中廣網北京4月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來關注一款用品叫做“彩色平光隱形眼鏡”,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美瞳”。其實“美瞳”本是強生的一個品牌,這個商標又形象地突出了“美容鏡片”的特點,所以“美瞳”幾乎被大眾當做了彩色隱形眼鏡的統稱。
國家藥監局要求,今天起,沒有取得該類產品醫療器械注冊證書,以及相應產、經營資質證書的不得生產和經營這類產品。那么現實情況如何呢?
淘寶上美瞳產品難覓蹤影 進入潛水狀態
如果在淘寶網(微博)和京東商城(微博)等購物網站搜索“美瞳”的話,會發現原本鋪天蓋地的美瞳產品難覓蹤影了,而輸入“彩色隱形眼鏡”,所顯示的也都是相關產品,例如 “彩色隱形眼鏡盒”、“彩色隱形眼鏡清洗器”等,記者隨即向一位淘寶網賣家詢問,這位賣家發來一個地址,讓記者到他的qq空間內挑選。
記者:沒在淘寶上賣嗎?
賣家:淘寶比較麻煩的,要保證金之類的,現在淘寶上監管很嚴格,比較麻煩的。
記者:你這個都在哪里進貨的啊?
賣家:都是進口的,韓國那邊的。
部分街邊小店、美容院仍在出售
往日形形色色的彩色平光隱形眼鏡店現在已經紛紛離開淘寶網進入潛水狀態。但是表面的平靜卻無法阻止水下的波瀾。聲稱韓國進口的“美瞳”在部分街邊小店、美容院仍然在出售。
在山東聊城柳園路的尚街商場,各種價格低廉的“美瞳”擺放在柜臺最顯眼的位置,有黑、棕、藍、綠、灰、紫等多種顏色和款式。價格也有不同,拿一年拋的來說,有的店鋪開價每副100元,而有些則每副40元-50元,店家的解釋是“進貨渠道不一樣,品牌不一樣”。有的直接攤牌,“這是仿的”。
記者:咱這個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吧?
賣家1:是的。
記者:哪里生產的?
賣家2:濟南。仿的韓國牌子。
記者:美瞳是屬于醫療器械,得有賣醫療器械的資格證書,經營證書,這有嗎?
賣家3:我們都是仿的。這都是不戴度數的,根本就不需要,正規店里賣的真的牌子的必須有,要想買真牌子的話,一個不低于200。
這些店內在售的美瞳大多都是打著進口旗號,比如標示著“韓國原裝進口”,但外包裝上沒有中文標識、也沒有生產廠家信息和產品相關信息。
店家自爆產品大多都是三無產品
在江蘇江陰浙江商貿城的眼鏡攤位前,攤主介紹說,“美瞳”一直高居銷量榜首,價格多為30-80元左右。不過,面對一排排韓文,連店家自己也說不清這到底是什么品牌,只強調是進口的。即便是200多元一副的高價“美瞳”也同樣沒有“身份證”。
記者:這是哪里產的?
店家:進口的,你看啊。
記者:有沒有產品合格證之類?
店家:這個我們進來就是這個樣子,不要(證)的,上面都有的。
在采訪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眼鏡店經理告訴記者,像一些小飾品店內出售的美瞳產品大多都是三無產品,有些甚至是回收再利用的美瞳,即使再便宜也不能購買。
店家:很多都是過期之后進行處理再利用,都是二次回收的,回收之后再利用,這樣人家眼睛上的疾病直接戴在你的眼角膜上。上面都是韓文標志,你記住真正的進口的到中國還是要變成中文標志上專柜的,那種是直接拿貨沒有經過質檢的。
醫生:佩戴不當會引起眼角膜壞死
據眼科醫生介紹,彩色平光隱形眼鏡與用于矯正視力的隱形眼鏡一樣,長期佩戴不當還會引起眼角膜壞死,嚴重者可致失明,即便是正規的彩色平光隱形眼鏡也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慎重選擇使用。因此,國家藥監局重點整頓平光美瞳市場。
在國家藥監局發布新規之前,有度數的彩色隱形眼鏡一直是按照III類醫療器械進行監管的,上市銷售之前均須獲得藥監局的注冊批準。但是由于裝飾性彩色平光隱形眼鏡無矯正視力的功能,是否應按醫療器械管理一直存在爭議,影響了該品類產品的監管力度。
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監管司副司長王蘭明:這些年來,裝飾性彩色平光隱形眼睛在我國部分人群,特別是青少年人群中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使用,同時也帶來越來越多的隱患擔憂。經過有關部門的批準,決定將裝飾性平光隱形眼睛納入第三類醫療器械進行監管。這也是按照醫療器械監管條例最高一個嚴格類別的產品監管措施。
無資質經營者不得經營“美瞳”
今天后,沒有資質的經營者不得經營彩色平光隱形眼鏡,任何經營者不得經營未經注冊的彩色平光隱形眼鏡。
王蘭明:在下發通告的同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發文給各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這類產品加強監管。自4月1日上市這類產品必須具有醫療器械注冊證,生產和流通企業必須依法取得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或者、或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凡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將嚴格依法進行查處。同時也提醒,對這類產品要慎重選擇、理性消費、合理使用,避免造成相關的傷害。(記者車麗 山東臺記者孫波 江蘇臺記者劉浩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