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顧客正在眼鏡店內接受驗光 肖允 現場圖片
晨報記者 楊天弘
市民徐女士怎么也想不通,花1500元在巴黎三城置地廣場眼鏡店配了副近視眼鏡,卻還是看不清。更換之后,佩戴起來依舊頭暈目眩,走路踏空。于是,徐女士前往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驗光復查,結果驗出與眼鏡店不同的結果:左眼視力差75度,左右眼散光搞錯。
“同樣的眼睛怎么會驗出兩種結果? ”徐女士很是不解。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汾陽視聽醫學總經理項旭指出,驗光配鏡,尤其是對孩童,或帶有散光等特殊情況的患者,更需要結合臨床觀察,醫學經驗,而不能單憑驗光結果配鏡。記者調查則發現,滬上有些眼鏡店竟然沒有驗光暗房。
驗光擺烏龍“左右不分”
今年1月3日,徐女士在巴黎三城置地廣場店配了副近視眼鏡。“戴上后,看東西還是感覺很模糊。”徐女士當場提出疑問,但店員說,新眼鏡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平時多戴戴,一個星期就會有效果了。一個星期過去后,徐女士仍無法適應新配的眼鏡,只能送回店里。“營業員重新檢驗后說,上次配的度數偏高,幫我將度數調低些。”徐女士說,戴上新換的眼鏡,在夜間連車牌都看不清,燈光都是昏暗的,走路還會踏空。
春節一過,徐女士又來到這家眼鏡店,這次,店員也束手無策。“店員說,問題不可能出在鏡片上,是我的眼睛問題。”無奈之下,徐女士前往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驗光復查。
醫院的驗光報告出來后,嚇了徐女士一跳,“右眼525度、散光50度,左眼575度。而巴黎三城給我配的鏡片是右眼525度,左眼500度加50度散光。”拿了依據,徐女士立刻找眼鏡店的陳店長理論,“店長說,散光隨時會變,驗的時候沒有,過兩天就有了。”
店長的解釋并不能使徐女士信服,她懷疑是眼鏡店的驗光有問題。“在醫院驗光,醫生用燈光照射眼球,再綜合驗光儀上插片驗光、檢查視力、散光,還要看左右角,據說是檢查我是否有隱性斜視。”徐女士說,但這些過程在眼鏡店里都沒有,整個驗光過程只有10分鐘左右。
昨天,巴黎三城置地廣場店店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出現這一問題可能與徐女士此前佩戴隱形眼鏡有關。然而,徐女士表示,到巴黎三城驗光之前,她已有多日沒佩戴過隱形眼鏡了。
可能是驗光師出錯
“驗光結果不同,不能說明眼鏡店的驗光就一定有錯。”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汾陽視聽醫學總經理項旭指出,同一臺機器、同一個人也可能測出不同的結果。驗光結果沒有唯一,差25度到50度算正常。但如果超過一定的范圍,譬如偏了100度、200度,甚至散光軸位反了,那就會對眼睛造成傷害。
記者取出徐女士提供的兩份驗光報告,請項旭分析。經過比對,項旭認為,兩份檢驗結果主要是左右眼散光的不同,散光軸位反了。根據醫院的檢查報告顯示,徐女士右眼散光50度,軸位95度。而眼鏡店上的驗光報告顯示,左眼散光50度,軸位5度。
對于眼鏡店陳店長關于“驗的時候沒散光,過兩天就有了”的說法,項旭表示,驗光結果取決于驗光時患者與驗光師之間的正確互動,以及驗光當天患者狀態等各方因素。從理論上講,在雙方充分配合的情況下,人的散光是不會變的,“驗光出現錯誤,可能是驗光師寫錯了,也可能是患者在驗光時講錯了。”此外,佩戴隱形眼鏡的患者,若剛剛拿下來眼鏡就驗光,那么散光差一兩百度也是有可能的。
業內:驗光僅憑電腦還不夠
那么,眼睛驗光到底需不需要置身暗房?擺放在眼鏡店里的設備到底是什么?驗光到底需要哪些步驟?
項旭介紹,目前,較多眼鏡店開始用“魔術箱”來驗光,這是一種視表。它的優勢是不需要很大的房間,兩個人談話的距離就足夠了。也不一定要絕對的暗房,因為配鏡最終是要在正常的環境下用眼。暗房只是為了使試表達到足夠的清晰度,而這一標準只要所投影的視力表達到一定亮度就行了。
據介紹,醫學驗光有五個步驟:檢影、電腦驗光、綜合驗光儀上插片驗光、檢查主視眼和非主視眼、檢查隱性斜視。“但驗光師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驗光,有時候五個步驟并不需要做全。”項旭認為,無論是驗光設備還是步驟,都不及一名專業的驗光師重要。一個合格的驗光師,應該是能夠將患者視力矯正到最佳視力,也就是國際標準1.0的最低度數。“驗光和配鏡理論上是不同的。驗光就是找出其客觀度數,但是配鏡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綜合判斷。”他說,電腦驗光給出的只是一個客觀范圍,只能作為參考,不能將其作為最終結果。驗光師會根據自身臨床經驗,在這個范圍內尋找最低度數。“這除了取決于驗光師的經驗,還需要考慮患者當天的狀態,以及兩人在驗光時的配合程度。”
項旭建議,最佳的驗光配鏡,尤其是針對孩童,或帶有散光等特殊情況的患者,應該是能結合臨床觀察、醫學經驗,而不是單憑驗光結果配鏡。此外他還提到,鏡片是可以旋轉的,尤其是給散光患者配鏡,定位錯了,軸位就錯了,很容易導致頭暈眼花。驗光配鏡其實涵蓋眼睛驗光、配鏡處方以及鏡片加工三道環節。除了驗光,其他環節也不能出錯,只要一道環節出錯,配出的鏡片就會差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