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警示:翻新羽絨服要多個心眼 小心你的好羽絨被偷換了
消費警示
新快報訊 記者馮艷丹 實習生瞿莉莉 報道 天氣一天天變冷,不少市民準備定制或翻新羽絨服過冬。據中消協昨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定制羽絨服含絨量難達國家標準、翻新羽絨服以次充好等現象十分嚴重。
據中消協調查,羽絨服面料質量差、含絨量難達國家標準、翻新時把好羽絨換成差羽絨等情況已然成為羽絨服定制翻新行業的三大潛規則。
中消協指出,面料差幾乎成為羽絨服翻新、定制店的一個通病。這些店使用的面料成本極為低廉。一件羽絨服所需面料成本,僅需三四十元,較為好一點的,也只要五六十元一件。大部分商家為了獲取最大利潤,在進貨的時候,往往選用價格便宜的面料。
在定制羽絨服前,商家一般都會告訴消費者,稱自己用來填充衣服的羽絨純度是“90”(含絨量為90%以上的羽絨),但事實上,市場上用“90”羽絨的極少。中消協表示,國家羽絨服標準規定羽絨的含絨量明示值不得低于50%,很多從事羽絨服翻新、定制的小店鋪使用的羽絨達不到這個標準。
除此之外,翻新時偷工減料也是商家常用手段。大品牌使用的羽絨相對較好,因此,不少店鋪就動起了歪腦筋,或在充絨時偷工減料,扣下一點羽絨,或偷梁換柱,用差羽絨換下好的羽絨。
針對上述問題,中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去翻新前最好掏出羽絨自己保管,待外套加工好,再由消費者現場監督加工方充絨封口,并提前自留一些“樣品”,以防出現糾紛時沒有維權依據。其次,穿了幾年的羽絨服,羽絨上會附著一定量的細菌,很多翻新定做羽絨服的小店不具備羽絨的消毒處理能力,顧客自己最好先清洗、消毒,再填充進去。衣服做好以后最好拿到洗衣店進行洗滌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