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司登等羽絨服廠家稱,由于生產(chǎn)羽絨服的用料基本不涉及棉花,因此,“國16條”之后,用料成本沒有明顯下降。
百姓感受
羽絨服邊漲價邊促銷
周末,北京某商場正在舉行“羽絨節(jié)”,大賣場中進(jìn)駐了國內(nèi)各大知名羽絨服廠商。促銷活動中,這些羽絨服打完折后的價格大都在800多元,有的仍要上千元。某商場銷售人員張女士對記者表示,今冬羽絨服零售價格確實比去年有所上漲。
新京報:今年的羽絨服怎么這么貴?和去年的舊款差價很大啊。
張女士:衣服的成本漲價了啊,羽絨、面料一直都在漲;柴油價格也提高了,運輸費用跟著水漲船高。不過現(xiàn)在“羽絨節(jié)”展銷搞活動,今年新款打八折。即使是這樣,今年的羽絨服價格也比去年高了約30%。去年舊款打折更厲害一些,都是一些斷碼斷貨的,比去年剛上市的時候大概便宜100塊錢左右。
新京報:商場的租金,水電等價格是否有上漲?
張女士:也比去年略高了一些,但不如羽絨服本身的成本漲得這么厲害。
新京報:那銷售情況怎樣?
張女士:我覺得今年買羽絨服的消費者比去年多,其中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價錢越高的賣得越好”,現(xiàn)在的消費者只要喜歡衣服的款式,不在乎多花錢;另外就是去年的斷碼貨賣得也不錯,價格比較吸引一些中老年消費者。我們這邊(指參加展銷的廠商)周末最多的一天營業(yè)額能超過三萬,就是賣出40多件;平常工作日每天也能賣個20件左右。
新京報:為什么羽絨服價錢越貴買的人越多?
張女士:今年不是“千年極寒”嗎,北京這幾天也確實挺冷的。再說了,衣服該買還得買,總不能因為價格高了就挨凍啊。而且(羽絨服)打完折其實價格還是在消費者能承受的范圍內(nèi)。
專家觀點
一德期貨研究院農(nóng)產(chǎn)品分析師孫曦:
“國16條”打擊了投機
一德期貨研究院農(nóng)產(chǎn)品分析師孫曦表示,棉花期貨從今年9月起開始迅速上漲,而造成“太空棉”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供需基本面失衡造成棉花供不應(yīng)求;投機資金的介入,以及美元指數(shù)、通脹預(yù)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