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智能電視在市場上的井噴式發展讓國內彩電企業獲得了規模與利潤的雙豐收,但是隱藏在電視IT化趨勢背后的產品安全性問題隨之浮出水面。
日前,中國銀聯、康佳集團與上海文廣集團宣布推出首款具有支付功能的智能電視,屆時用戶可通過遙控器在電視機上進行付費點播、手機充值、電視購物、支付水電煤賬單等功能。這意味著,康佳提前開辟了繼互聯網支付、手機支付之后的電視支付新渠道,拓寬智能電視的應用新領域。
不過,一彩電企業技術負責人則向記者指出,“無論是電視支付,還是應用程序商店下載游戲、軟件,都無法繞過產品的安全性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將限制智能電視的做大做強。”
目前,創維、長虹、海信、三星等企業的智能電視均采用了Android操作系統,TCL的智能電視則是采用Android+Windows雙操作系統,海信與康佳是基于Linux分別自主開發的HITV-OS和OMI操作系統。由于Android平臺對外完全開放,讓應用開發者可以使用它的代碼去編寫應用,使得黑客也能夠了解該平臺的基礎架構和源代碼。
對此,瑞星公司市場部經理唐威告訴記者,“相對于智能手機每天出現的最高20多萬個的病毒樣本,智能電視能夠監控的病毒樣本僅有1000個,并未出現大規模爆發。這主要由于智能電視的普及率較低。”
不過,360安全專家石曉紅則指出,“智能電視目前沒有統一標準,各家都是自有封閉系統或定制Android、Windows系統。在這種封閉或半封閉系統上,病毒既無傳播渠道,也沒有傳播激勵,短期內智能電視的安全性問題并不突出。”
隨著電子支付從電腦、手機向電視發展,一些企業不斷完善智能電視的應用商店,產品的安全問題已經無法回避。對于康佳推出的電視支付功能,中國銀聯方面表示,“電視機內植入了銀聯的安全支付系統,用戶支付后會加密傳輸,并只保存卡號,而銀行卡密碼無論是在電視機上還是后臺服務區都不會保留。最后還有銀行密碼和手機碼的雙重保證。”
針對今年以來國內彩電市場上出現的智能化、綠色化、網絡化、立體化發展浪潮,在2011中國音視頻產業技術與應用趨勢論壇上,中國電子視像協會副秘書長郝亞斌就指出,“當前我國彩電企業面前的挑戰還很多,其中產業升級矛盾突出、技術發展快但技術創新能力弱、規模化制造與個性化需求的協調。”
不過,郝亞斌還認為,“彩電產業體系趨于完善,具有自主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越來越成熟,最為重要的是,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還是很深遠,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會持續高于發達國家,城鎮化的進程加快,這為我國彩電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后盾支持。”
如何借助中國本土市場的強大需求,以安全可靠的保障體系為智能化轉型升級護航,有待國內彩電企業在市場中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