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歲末,《喬布斯傳》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一句“蘋果距離推出電視產品還‘差得遠’”讓無數“果粉”深感失望,因為他們期待2012年擁有全新視聽體驗、顛覆百年電視形象的機會變得渺茫。但是,這對目前世界各地“智能電視”生產商和經銷商來說確實是大好消息,因為在新蘋果智能電視沒有推出前,他們對“智能電視”的定義繼續有效,而他們的相關產品仍然可以大賣。
上述說法多少患上了“喬布斯崇拜綜合癥”。但是,憑著“創新教父”的iPhone就送別了輝煌的“諾基亞時代”,即使沒有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那段頌詞,人們也會把他與愛因斯坦等一起列入世界風云人物,而對未來誕生的新蘋果智能電視——喬布斯生前心血之作將會帶來的變革,我們有充分理由這樣定位。
然而期待歸期待,面對時下鋪天蓋地的“智能電視”強大的宣傳攻勢,特別是即將要塞入我們手中的商家圣誕、元旦彩電促銷海報,我們該如何接招?買,還是不買?這是個問題。
亂花漸欲迷人眼
什么是智能電視?到目前為止,雖然各商家對此回答不盡相同,但是,都包含“接入互聯網”、“裝卸程序”、“擁有大量應用”、“增強人機互動”等關鍵特征,因此,在追蹤智能電視歷史的時候,有人會把目光投向1998年。彼時,電視機已走入中國千家萬戶,但是高企的電腦價格將億萬國人擋在信息時代大門之外。微軟推出基于其嵌入式系統的“維納斯”計劃,將電視機與以電話線為依托的網線相連,以期將人們一把拽上信息化列車。雖然該計劃由于種種原因失敗,但在不經意間進行了智能電視最原始嘗試。
2010年5 月,當三維電視方興未艾時,Google公司發布了智能電視Google TV,該機集照片瀏覽器、游戲機、音樂播放器于一體,內置了Chrome瀏覽器,可以瀏覽各種網站,下載各種應用軟件。同年10月,索尼推出消費級智能電視,從此智能電視從概念走向現實。今年初,在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上,三星、夏普等日韓彩電企業巨頭紛紛推出其智能電視。國內彩電企業當然不甘寂寞,以海爾、海信、康佳和TCL等為代表的品牌也紛紛推出自己的智能電視。
對國內家電賣場滿眼的智能電視品牌,廣大消費者出人意料地冷靜。而在專家看來,這并不奇怪,因為在目前有關部門監管政策并不明朗的背景下,國內廠商不能解決智能電視面臨的深刻問題,又滑入“概念營銷”不能自拔。
自主系統比例有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智能電視品牌采用谷歌Android系統和微軟Windows系統。雖然有些廠家基于Linux操作系統開發了自己的系統平臺,如康佳網銳TV平臺、海爾?ㄏ到y、長虹軒轅軟件平臺等,但這些系統平臺與谷歌Android系統、蘋果iOS系統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有的甚至只是Android系統的“變種”而已。
由于缺少自主研發的系統平臺,我國智能電視廠家將來可能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雖然目前Android系統是開源的、開放的,但并不代表高版本的就一定開放。實際上,當前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廣泛使用的Android系統大都是較低版本的,并且是針對平板電腦的,而智能電視要用高版本,而從低版本向高版本升級可能面臨收費的問題,生產廠商和消費者將不得不為此支付一筆“昂貴”的費用。
相關應用有待豐富
提供第三方應用程序下載是智能電視一個主要功能,擁有豐富的應用程序是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方面。事實上,電視的應用程序功能借鑒了移動終端市場的成功經驗。蘋果iPhone和iPad之所以暢銷全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蘋果的網絡商店里約35萬款第三方應用程序。谷歌Android系統背后應用程序也有近20萬種,而目前我國一些企業所擁有的智能電視應用程序不過100多款,并且有相當一部分是從手機應用店移植過來的。
專家指出,提供生活便利性的程序(如美食、地圖等)比較適用于電視,但是一些適用于手機的辦公軟件、QQ等對電視來說并不恰當。想一想,誰會對著一臺大電視顯示屏來處理公務或者聊天呢?對人們來說,電視要著力打造的是溫馨歡樂的家庭起居室文化。
監管政策有待探索
作為三網融合的重要終端,智能電視的發展當然取決于三網融合的推進速度,而從目前來看,由于廣電、電信等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導致融合進程步履維艱。同時,有互聯網電視面臨的尷尬局面作為前車之鑒,人們有理由擔心智能電視面臨的監管政策不確定性。
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相比,智能電視應用中很大一部分涉及視頻服務,如高清電影、3D視頻等,這些服務勢必涉及播控監管問題。另一方面,智能電視使人與電視的交互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觸摸、語音等打破了僅靠遙控器的單一交互模式,由此帶來了對體感游戲、視頻電話等智能電視的標志性應用的監管難題。而這些難題的解決之道考驗著監管者智慧,更決定智能電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