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食配件高利潤——“肉賤蔥貴”背后
“割得起肉,買不起蔥”,人們常用這句俗語來形容“配件”之貴。當然,這主要表達的是,配件的價格遠遠超過了人們的心理預期。
不得不說,通過配件牟取暴利的現象在家電行業屢見不鮮,而又絕非僅限于家電行業。在手機行業,充電器暴利也是典型的例子。
不久前,一則看似不起眼的新聞卻引起了公眾的強烈共鳴。
據北京商報報道,北京市民楊女士花7500元在賣場買了臺3匹的柜式空調,裝空調的時候卻發現電源線末端是3根裸露的線頭,插座和插頭單獨收費。而這些需要另行收費的專用插座比同等規格的市場售價高出一倍還多。如海信空調的專用插座要95元,海爾的空調插座是100元,而在五金建材商店,一些同等規格的插座價格大概只有30元,只有空調廠商報價的1/3,質量更好的也只需要40~50元。楊女士質疑,企業缺那幾十塊錢嗎?
“昂貴的插座”并不是特例,本刊投訴部接到的“消費陷阱”投訴中就有不少類似的情形。如空調內部機連接管亂收費,彩電掛架“強迫消費”、安裝熱水器“收材料費”、“搭售高清視頻線”等。
“很多原廠的配件非常貴,利潤也很大”
大多數時候,消費者是無從察覺“蔥花”之貴的。以柜機空調為例,將開關插座與主機分離并單獨收費的時間并不長。據報道,以前的插頭都是采用直插式設計,但空調柜機的插座選擇和普通家用電器有很大區別,因為空調是一種大功率的用電設備,對電源動力的要求很高。傳統的插座最大只能允許通過的電流,而柜機空調的電流一般都達到16A,因此在使用中容易出現發燙、變形的現象,甚至會引發火災事故。因此,國家發布規定,要求空調柜機插頭不能一次成型,必須另外配置插座。倘非如此,誰能知道一個空調插座多少錢?
不得不說,通過配件牟取暴利的現象在家電行業屢見不鮮,而又絕非僅限于家電行業。
在手機行業,充電器暴利也是典型的例子。
對大多數用戶來說,每換一部手機就換一個手機充電器是常識了。因為買手機,廠商都附帶著一個手機充電器。
但如果問這個“贈送”的手機充電器價值幾何,恐怕沒有人能回答上來。
答案在工信部修訂“手機充電器統一標準”后浮現。
早在2006年,YD/T1591-2006“移動通信手持機充電器及接口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標準(業界俗稱手機充電器統一標準)就已出臺,并于2007年6月正式執行。但這并未得到手機廠家的真正響應。4年后,工信部對2006年發布的手機充電器統一標準進行了修訂,明確將手機與充電器的連接結構由兩段式變成三段式,并要求同一充電器可對不同品牌、型號的手機進行充電。這樣,用戶每更換一部手機就得換一個充電器的問題有望解決。但和4年前一樣,這一標準仍是推薦性標準,而非強制性標準。
2011年,據媒體報道,國家工信部相關機構再出新規,“新送檢的手機將不再需要同時檢測充電器”。這意味著,手機充電器將不再作為手機出售時的必備配件。同時,這也被解讀為工信部在推廣手機與充電器分開銷售。
但時至今日,既有利于節約資源又有利于消費者的手機“統一充電器”并未能走進千家萬戶。原因何在?不差技術只差錢。
“手機充電器已經成為手機廠家及配件廠家的重要利潤點。”據業內人士透露,隨著通訊行業的發展,手機的利潤越來越低,很多手機廠家將手機配件視為盈利點。“很多原廠的配件非常貴,利潤也很大。”而一旦統一,很多用戶可能會拒絕購買手機廠家的原裝充電器,那么,手機的整體利潤將降低,同時,原廠手機充電器銷量將大幅縮水。有媒體報道,某品牌手機一個原廠充電器要價元,而在市場類似的充電器不過元,二者相差6倍多。
而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球手機廠商每年銷售手機超過12億部,僅中國每年更換手機的數量就超過了1億部。充電器市場需求量可想而知。
從“買肉送蔥花”到“肉不賺錢,蔥花賺錢”,家電業一位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這是典型的“紅海”市場的真實寫照——主要產品市場飽和,競爭激烈。
是售后服務強迫配件消費嗎?
為何通過廠家售出的配件價格會與市場零售價格如此懸殊?
國內一家知名空調廠商的高管對記者承認,空調隨機銷售的插座價格確實高于市場價格,但他表示,空調企業并沒銷售高價插座給消費者,而是“售后問題”。他認為,廠家并沒有強制規定必須選購“方便消費者”的插座,價格也都是安裝公司定的,消費者可以不選擇。這位負責人還強調,不少安裝企業都是外包的第三方企業,和廠家并無直接關系。
但事實上,大多數規模家電制造企業都有自己下屬的安裝公司,業內人士透露,即便是外包的安裝公司,拋開利益糾葛,至少廠家也有監管責任。可佐證的是,現實中也的確發生過消費者投訴稱,自己購買空調時被要求當場購買了專用插座,但最終安裝時,安裝工人又說“用不了”,必須購買由其帶來的產品才能安裝使用。
記者走訪北京部分賣場發現,很多廠商存在“隱形收費”現象。以熱水器為例,記者發現,大多數品牌的熱水器都收材料費。但很多店員只是介紹熱水器的售價,不會主動提起安裝時所涉及的費用。一位熱水器銷售員告訴記者,熱水器主要分為燃氣熱水器和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安裝費用較高,一般在元以上,主要是連接管、閥門等費用,而這一熱水器價格也不過千元。空調一般都是廠家負責安裝,但和柜機空調不同,一位空調銷售員說,掛機空調一般都自帶配件,但如果室外沒有空調臺,則要掛機,顧客得花50元以上的支架錢。
記者提出想自己購買所需材料,但銷售員均表示,如果客戶自備材料,“后將不保修”。
在手機行業,某廠商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否認”原廠充電器和市場售賣的充電器“價格相差6倍”的說法,“沒有這么多”,但他表示,目前國內手機行業的確進入微利時代,“可能特約維修點的價格高一些”。而有業內人士稱,國內手機價格戰仍十分激烈,“有時候一部手機的利潤還比不上一個手機充電器的利潤”。現實中,“蔥花太貴”已引起了不少消費者的不滿。有消費者認為,在購買時廠家沒有履行告知責任,涉嫌不正當牟利,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是對消費者不負責任。
就“配件牟利”現象,黑龍江省消協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具體情況應該具體分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2條規定,經營者應當保證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具有正常的質量和性能。“以液晶電視為例,如果沒有底座,就無法正常觀看。實際上可以理解為經營者提供的商品不能正常使用。”他認為,就投訴較多的掛架收費問題,液晶電視廠商應滿足消費者的合理使用需求,免費提供座架或掛架。
據介紹,2011年3月,黑龍江省有關部門頒布了《液晶電視消費爭議解決辦法》,規定了消費者購買液晶及等離子電視機時,對座架和壁掛架可任選其一,經營者不得另行計價;如果消費者兩者都想要,銷售者可對其中之一另計款。但是規定中并沒有對安裝手工費的事項進行明確說明。
而這正是“配件牟利”背后的深層次問題。哪些配件應該收費,哪些配件不應該收費,收費的標準又是什么?
根據《消法》相關規定,商家有義務在銷售家電時對購買和安裝中可能發生的收費項目予以明示,對材料價目表也應該予以公開,使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但實際情況是,“產品更新換代很快,目前這塊國內還沒有完全能夠涵蓋的標準,監管也不可能完全到位,主要還是應該靠企業自律與行業規范”。
市場專家則表示,“配件牟利”這樣的行為短時間內固然能保住利潤空間,但將面臨消費者信任的流失,靠配件提升利潤水平的做法也不是持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