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網訊】9月24日消息,近日,國家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授予長虹為2012年度全國“質量標桿”。 在長虹成功摘得這塊含金量十足的牌子背后,“可靠性”這個關鍵詞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自2008年導入可靠性工程以來,長虹產品返修率大幅下降,長虹平板電視返修率從2008年至2011年降低了65%,研發(fā)周期縮短了30%以上,產品研發(fā)費用和售后服務成本大幅降低,而可靠性提升了4-6倍——
可靠性技術在開發(fā)階段就把產品不可靠的“DNA”找出來并更改,并在產品的生產、元器件控制等方面,全程應用這一技術——
長虹開展了大量基礎、關鍵、共性的課題研究,形成可靠性核心技術能力,并正在集團內向各產業(yè)單元全面推廣,涉及平板電視、冰箱、空調等眾多產品門類的整機、機芯板、屏模組、壓縮機等關鍵部件
產業(yè)變革催生可靠性技術
在家電業(y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yè)的競爭就是產品質量與可靠性水平的競爭。消費者在追求產品功能多樣的同時,對其穩(wěn)定性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作為家電業(yè)的龍頭企業(yè),長虹意識到,要形成一批忠實的客戶,過硬的產品質量是保證。長虹的最終目標是建設成為全球值得尊敬與信賴的企業(yè),而高可靠、高品質的產品是基礎支撐之一。基于對整個制造業(yè)的思考和判斷,“可靠性技術”進入了長虹公司董事長趙勇的視野。
在國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彭海鑫博士是我國直升機可靠性工程領域的權威專家。當長虹盛邀他加盟時,擺在彭海鑫面前有兩條路:繼續(xù)在軍工領域當專家,或加盟長虹。將可靠性技術植入家電行業(yè),出于對長虹提供的事業(yè)平臺的吸引和趙勇董事長的真誠邀約,最終,彭海鑫選擇了“將軍工的可靠性技術植入家電行業(yè),推動民族產業(yè)變革、升級”的艱辛創(chuàng)業(yè)之路。
2007年,長虹公司將可靠性技術核心能力建設放在實力最強的多媒體產業(yè)集團。通過可靠性工程體系建設,一個包括可靠性專業(yè)團隊、符合可靠性理念的產品開發(fā)流程、可靠性技術規(guī)范等在內的可靠性保障體系破繭而出。
彭海鑫說,與傳統(tǒng)的質量控制方法相比,可靠性技術重點在研發(fā)階段,即生命周期的前端,而效果卻要在生命周期的后期,即在用戶的使用過程中得到體現,而傳統(tǒng)的質量控制在生產階段。擁有軍工研究背景的彭海鑫加盟長虹后,在推行可靠性技術方面如魚得水。“然而,開展可靠性工程并不是一個立竿見影的活兒,相較于質量控制,難度更大。”彭海鑫說,必須對產品可靠性工程技術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形成一條從產品研發(fā)到產品售后服務的完整的工程體系。
一個觀點在長虹公司頗受歡迎:沒有售后服務就是最好的服務。一組數據最有說服力:自2008年導入可靠性工程以來,長虹產品返修率大幅下降,長虹平板電視返修率從2008年至2011年降低了65%,研發(fā)周期縮短了30%以上,產品研發(fā)費用和售后服務成本大幅降低,僅2011年比2010年就降低5000多萬元,而可靠性提升了4-6倍,為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一降一升”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效益,更是長虹品牌美譽度的大幅提升。
從根本上改變產品中不好的“DNA”
在長虹,產品可靠性工程主要依靠幾道“篩子”來實現:可靠性設計和分析、可靠性實驗、軟件測試、電子元器件控制、可靠性管理。一道道篩子構筑起了一個防疫系統(tǒng),將不可靠的因素過濾掉。什么是可靠性?彭海鑫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可靠性技術在開發(fā)階段就把產品不可靠的“DNA”找出來并更改,并在產品的生產、元器件控制等方面,全程應用這一技術。
“作為消費者,產品可不可靠是他們關心的最大問題。”通過導入可靠性技術,大量產品缺陷被激發(fā)和暴露出來,產品可靠性水平顯著提升。
利用可靠性技術,讓長虹的設計師們屢試不爽。在實施可靠性技術后,可靠性技術中心共激發(fā)電視類產品200多項缺陷,為公司避免損失近2億元。隨著平板電視軟件越來越復雜,由軟件問題導致的故障比率逐年升高。靠應用可靠性技術,技術人員共發(fā)現上萬項違反軟件編碼規(guī)則情況。
可靠性強化試驗成為可靠性技術的一大特色。通過施加一組非常苛刻的產品工作環(huán)境應力,快速激發(fā)出產品潛在的缺陷,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長虹可靠性技術中心項目經理文君說,為了找出電視機的缺陷,要將電視機置入—40℃至80℃的環(huán)境中,在這種強化的應力環(huán)境中,很多潛伏和間歇性的缺陷很快就會被暴露和激發(fā)出來。
在家電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的今天,誰能縮短產品的研發(fā)周期,誰就能搶占先機。通過導入可靠性技術,產品缺陷及時被暴露,設計師可以迅速進行設計改進和完善。如此一來,不僅產品研發(fā)周期顯著縮短,產品上市加快,而且提升了產品質量。
有著13年設計研發(fā)經驗的長虹多媒體資深設計師劉從鋒對此感觸頗深:以前為了測試一款樣品的可靠性,需要制造上百臺的樣品,在烤房里測試半個月至一個月,不僅測試成本高,而且時間長。“現在通過可靠性技術,我們一兩天就可以做完,而且樣品需求量大大降低。”
更重要的是,劉從鋒他們還有一個感受: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可以放開手去實踐自已的想法,自身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很快。“之前,為了減少設計失誤,我們更多的選擇比較保守的?設計思路,這樣,產品的創(chuàng)新力度嚴重受限。有可靠性技術在背后把關,我們不再象以前那樣束手束腳了。”劉從鋒說。
“事實上,導入可靠性技術后,產品成本還會降低。”劉成鋒解釋道,以前為了減少失誤,我們在選擇元器件時,往往選最好的、最重的。事實上,有些時候這對提升產品質量沒有什么幫助,反而造成了成本的上升。“現在,我們通過大膽創(chuàng)新,會選擇最合適的元器件,這樣,產品成本下降了,消費者能享受到更多性價比高的產品。
將“可靠性技術”嵌入長虹全產業(yè)鏈中
通過可靠性工程的實施,長虹公司率先在家電行業(yè)建立了一支水平一流的可靠性技術團隊,構建了五大可靠性技術平臺,形成了長虹公司可靠性核心技術能力。
2012年3月,長虹公司將可靠性技術上升到了集團公司戰(zhàn)略層面,將可靠性技術中心升格為集團直屬部門,并納入長虹公司的整體發(fā)展戰(zhàn)略中去考慮。這支“嫡系”通過與外部密切的產學研攜手,確保了產品可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能力,確立了其技術在行業(yè)的領先地位。
“可靠性工程始初在多媒體公司培育時,開展了大量基礎、關鍵、共性的課題研究,形成可靠性核心技術能力。”長虹公司副總工程師陽丹說,看到了這一技術蘊含著的巨大能量,長虹公司決定將這一技術嵌入到全產品線上,從根本上提升整個長虹產品可靠性水平。
長虹公司整合外部產學研合作平臺、公司技術平臺和產業(yè)集團技術部門等三個層級的技術研發(fā)體系,形成了公司可靠性技術能力。而現在,長虹要做一件更大的事,敞開大門,以開放式創(chuàng)業(yè)基金為支持、設立聯合實驗室、臨時性項目攻關等方式,開展與科研院所及企業(yè)的技術合作,確保可靠性技術研究的先進性。
在多媒體產業(yè)集團“試水”可靠性技術,只是長虹致力于在以電視為主的黑電產品線提升產品質量的第一步。長虹的想法是,通過在產品硬件、軟件、系統(tǒng)等方面的可靠性技術研究,形成持續(xù)的能力積累,以形成公司產品在可靠性方面的差異化特征。然后通過核心技術成果產業(yè)化,向各產業(yè)集團全面推廣,涉及平板電視、冰箱、空調等眾多產品門類的整機、機芯板、屏模組、壓縮機等關鍵模塊,以可靠技術為支撐筑起全線產品的質量“防火墻”,從技術維度顛覆偏管理、輕投入的傳統(tǒng)質量管理觀。。
“可靠性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它更是一種工業(yè)思想。”陽丹說,隨著可靠性技術中心的升格,長虹正在開啟一個“大質量”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