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認證”成本太高?
嘉興浴霸企業3C認證缺失的另一原因,在業內人士看來,緣于“認證成本太高”。
在國內,負責3C認證的機構是中國質量認證中心。3C認證主要是通過“統一目錄,統一標準、技術法規、合格評定程序,統一認證標志,統一收費標準”等一攬子解決方案,徹底解決產品認證制度中出現的政出多門、重復評審、重復收費以及認證行為與執法行為不分的問題,促進貿易便利化和自由化。
為此,相關部門制訂了《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定》、《強制性產品認證標志管理辦法》等規定。每個型號都有一個獨特的不重復的序號,序號不重復。消費者可以通過隨機碼所查詢對應的廠家及產品,并識別產品來源是否正宗。
3C認證是浴霸產品進入市場的通行證,是安全的防火墻。然而,相關企業卻認為,3C認證帶給了企業負擔。歐意公司總經理儲蔣華介紹,公司一共有17本3C證書,每本花銷的費用超過3萬元。“每本證書每年還要支付6000元左右的年檢費,對于企業來說是個巨大的負擔。”
科洛尼品牌銷售主管錢微表示,3C認證除了申請費用、年檢費用外,公司還要應付認證中心的月度檢查。“必須招待好,然后把合格產品交給他們檢查。”
頂王電器負責人李明更是直接表示,要是每個產品都申請3C認證,企業只能破產了。“更何況,公司產品根本達不到3C認證標準。”
浴霸產品3C認證不全,如何堂而皇之就進入市場?“負責3C認證的,都是大爺,只要把他們服務好了,什么都不是問題。”嘉興市美旗電器一高管表示。浴霸產品不是想認證就能獲得認證,成為嘉興浴霸圈內公認的事實。“就看你與認證中心的關系如何了,有幾個產品獲得認證并嚴格按照標準生產,放在公司展覽廳供檢查。”
嘉興秀洲區質監局副局長陳曉凡也透露,就有認證中心的工作人員打著檢查的旗號,向企業“吃拿卡要”。
但也有觀點認為,問題的根子還是出在企業方面。“盡管認證中心部分人員有瀆職行為,但更主要的動力來自企業對利潤的追求,以至于忽視了產品的質量安全。”上述銷售總監表示,企業生產的浴霸產品動輒就有上百個型號,以至于3C認證成本高昂,但企業有必要生產這么多型號的浴霸,市場上真的需要這么多浴霸型號嗎?
“浴霸之鄉”產業鏈亟待優化
連最基礎的3C認證都缺失的情況下,“混”進市場的浴霸產品質量可想而知。或許,這正是浴霸產品質量參差、安全事故高發的源頭。
記者以“浴霸事故”為關鍵詞網絡搜索發現,相關結果為717000個。而2012年7月的“浴霸漏電奪人性命”新聞更是轟動一時。據報道,江蘇鹽城一女子在家里洗澡,因浴霸漏電導致觸電身亡。最終法院判決廠家、批發商、經銷商連帶賠償死者家屬各項損失63萬余元。
而近年來,有關浴霸產品質量問題的投訴也快速增多。記者了解到,其中以安全性質量問題較多,比如取暖燈泡爆炸,電機故障等。而質檢部門對浴霸產品的檢測顯示,質量問題主要表現為接地端子、標志、電氣強度、內部布線等達不到要求。
實際上,浴霸產品的質量問題早已顯山露水。2009年,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秘書長陳鋼就直言,由于浴霸市場進入門檻低、技術含量不高,利潤大、市場空間廣,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浴霸市場也變得混亂不堪,假冒偽劣商品比較多,而產品價格卻一路直降,從上市之初的最高幾千元跌落到現在的最低一兩百元。
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浴霸產品的準入門檻,打破“小、亂、散”的生產格局。就嘉興王店鎮的浴霸產業群而言,政府應引導當地企業就浴霸產業鏈優化組合,上下游做好分工與整合,舍棄“小而全”,專注“精與專”,“有生產浴霸產品的,有做零部件的……多大能力做多大事,而不是一哄而上,靠價格戰相互殘殺。”
也有專家表示,相關部門應考慮將浴室電加熱器具(浴霸)國家標準,由推薦性國家標準改為強制性國家標準。據介紹,浴霸性能標準制定時遵循“333”原則,即“1/3 的企業將達到標準,1/3 的企業通過努力可以達到標準,剩下的一些小作坊式的的浴霸企業肯定會被標準所淘汰”。專家認為,“一旦強制性國標實施,那些‘燈泡總是爆炸、面罩總是起火’的浴霸企業將被強制退市。”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1月1日,浴室電加熱器具(浴霸)國家標準就已經開始實施。但這一標準為推薦性國家標準,不具強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