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企業把觸角伸向金融領域在國外已有先例,比如索尼、三星等旗下均有銀行業務,在國內,家電企業也不是心血來潮、一拍腦袋,事實上,它們早就進行了各種與金融相關業務的嘗試。
前段時間,家電企業的名號紛紛出現在了金融版面上,據說他們都有意進入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銀行業了。
最先被關注的是蘇寧,自七月初國務院“金十條”中明確提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市場就盛傳蘇寧將成立民營銀行,上個月中,蘇寧銀行的名稱或公司總局核準,盡管工商總局預核與銀監會頒發的經營許可證并不是指關聯,但作為目前最先出爐的兩個民營銀行名稱之一,外界猜測蘇寧銀行有可能成為國家核準開業的第一批民營銀行之一。
之后,格力電器也發公告證實擬開展銀行業務,稱其控股子公司珠海格力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與珠海橫琴村鎮銀行股東進行了前期接觸。接著市場也有關于美的集團已確認將申請民營銀行牌照的說法。
家電企業把觸角伸向金融領域在國外已有先例,比如索尼、三星等旗下均有銀行業務,在國內,家電企業也不是心血來潮、一拍腦袋,事實上,它們早就進行了各種與金融相關業務的嘗試。TCL集團十多年前就成立財務公司,為成員單位提供存款、貸款、結算等方面服務,美的集團旗下有專業財務公司為企業提供存款、貸款、擔保等金融業務服務,并成立有小額貸款公司,海爾控股或參股了青島銀行、長江證券、海爾紐約人壽等多家金融企業,海信、長虹等均設有財務公司。
這波風頭最勁的蘇寧起步反而要晚一些,蘇寧云商旗下的獨立第三方支付公司易付寶去年6月取得了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證。去年12月,蘇寧在重慶成立小額貸款公司,目前蘇寧還在申請基金支付牌照,計劃在蘇寧易購推出基金等投資理財產品。
對于家電企業的跨界之舉,業界有人說,家電企業有這個條件做金融,家電企業的現金流都比較大,家電企業應該來做金融,制造業的錢多難賺呀,加點上市公司的投資回報率一般只有6%,而金融業的平均年投資回報率就超過20%。也有人說,家電企業來做金融,并非“不務正業”,對產業本身是有好處的,金融投資回報來錢快,可以貼補主業。另外,產業鏈上下游都有很多中小微企業,給它們提供資金幫助,也有利于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
說得都有道理。但現在關鍵的是,光說沒有用,還得看能不能真正搞得成。雖然民營企業申辦銀行已經成為一波風潮,但因為剛開放,國家肯定會設下較高的門檻,能不能跨過門檻?搞家電的能否適應“高大上”的銀行圈?隨著更多企業的加入,銀行領域的市場化程度提高,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家電企業能HOLD得住嗎?這些都是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
另外,從九月延續至今的家電企業有意涉足民營銀行的話題,企業曖曖昧昧的回應,總讓人忍不住“以最壞的惡意揣度”:格力電器公告說與珠海橫琴村鎮銀行股東的前期接觸,“目前并未達成任何合作意向,具體合作方式亦無法確定,后續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美的高管接受媒體采訪時對傳言不正面承認,但也不否認。要知道9月以來跟民營銀行相關概念股都一路大漲,蘇寧銀行核準的消息讓蘇寧云商9月連續上漲超過50%……SO,你們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