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的智能化單品
智能電視新軍產業格局
人人都在喊著智能和互聯網思維,為了吸引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者家電業正極盡能事創造新概念,但糾結該怎么完美轉型,他們正陷入新的彷徨與迷途。
“TCL要全面智能化、互聯網化,5年內,實現來自產品與服務的利潤貢獻各占50%,再造一個TCL。”在年度財報說明會上,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興奮的宣布TCL的智能化策略。
過去的一個月中,TCL、海爾、長虹、美的、小天鵝紛紛公布了自己的智能化家電策劃和相關產品。智能、互聯網思維幾乎成為家電企業描述公司策略的標配詞匯。
在北京,TCL多媒體CEO郝義宣布要進軍游戲市場,將推出配置專業手柄的游戲電視和游戲主機,并且和手游大廠Gameloft結成合作伙伴,共同分享游戲收益。
在杭州,美的集團與阿里巴巴(滾動資訊)結成戰略合作伙伴,美的宣稱將從2014年開始,在所有空調新品中應用物聯網技術,讓空調變成聯網的智能終端設備,計劃三年時間將50%以上的空調物聯網化。
在成都,四川長虹董事長趙勇穿上襯衫和牛仔褲,在一場頗具蘋果(539.78,-5.21,-0.96%)范的發布會中,發布他的ChiQ品牌,并用宣布未來長虹將推出一系列基于家庭互聯網的智能產品。
其中,長虹旗下品牌美菱的一款智能冰箱,內置攝像頭,能夠識別用戶在冰箱中放置了什么食物,并管理食物保鮮期,成為白電企業中第一家將智能概念真正落地的廠商。
“如果你不說自己是智能家居,都不好意思開新品發布會。”但是究竟什么是智能,能上網就叫智能嗎?能用手機控制就是智能嗎?
究竟什么是智能家電?
據奧維咨詢預計,到2020年智能空調、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機的滲透率將分別增至55%、38%和45%,智能電視滲透率達93%,尤其在2015年后將出現快速增長。
奧維咨詢總裁喻亮星認為,至少要具備五大特點才能稱得上智能。
第一,網絡化。各種智能家電可以通過家庭局域網連接到一起,也可與制造商的服務站點相連,最終實現信息的共享。
第二,智能化。智能家電可以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自動做出響應,不需要人為干預。
第三,開放性和兼容性。由于用戶的智能家電可能來自不同的廠商,智能家電平臺必須具有開放性和兼容性。
第四,易用性。由于復雜的操作流程已由內嵌在智能家電的控制器解決,所以用戶只需了解如語音控制、手勢控制等非常簡單的操作方法或技巧即可。
第五,節能化。智能家電可根據周圍環境自動調整工作時間、工作狀態,從而達到節能、環保的功效。
喻亮星透露,事實上,在當前的智能技術水平下,智能家電廠商大部分只能具備遠程控制、家電在線升級、遠程維護、防盜報警等四大基本功能。
“目前已經有企業研發出可用微博或微信進行遠程操控的智能空調,以及具有其他類似功能的智能家電。但目前的智能家電的網絡化程度遠遠不夠,未來智能家電網絡化需要更為便捷通暢,不僅可以由用戶實現遠程控制,不同的家用電器之間也可以實現互操作。”喻亮星說。
缺乏統一標準互聯互通難實現
不過,要家用電器之間的通信和協同操作,尤其是不同品牌之間的互聯互通,目前還沒有任何曙光。現在市場上沒有統一的標準,也沒有一家廠商能夠真正拿出完整方案,大部分僅僅是停在紙面上或者是宣傳中。各個廠商各自為政,都想自己搞一套方案出來,一統天下。
其中,海爾發布的智能家電操作系統U+似乎最為完善,U+系統將分為空氣、水、食物、生活和社區等多個智能管理模塊,標準向上下游廠商開放,將所有的家電連接在一起。并且海爾將發布“海爾路由”,做為家庭網絡控制的中心。
海爾宣稱,到2015年將有1000萬家庭用戶用上U+系統,到2018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億。
不過,另一家體量與海爾相似的家電企業高層告訴新浪科技:“海爾的U+系統還非常不完善,只是自己拿出來說說,離真正的大規模商用級還有很大的差距,海爾不可能真正開放給競爭對手企業使用,即使開放,也不會有大企業用他們的標準,否則就是在底層受制于人。”
在他看來,目前業內爭相炒作的智能家居概念,短期內難以真正落地,一方面是沒有統一標準,設備互聯互通困難,另一方面,家電企業通常專注于硬件開發,軟件方面與互聯網企業差距很大,所謂的智能家居產品,消費者真正的操作體驗往往很差。
“幾乎沒有消費者會為了實現智能家居而去更換全部家電,他們只會更換一部分需要更換的家電。”因此對他所在的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智能單品,能不能在某一個品類的某一款產品上取得突破,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智能化有用、體驗好,是當務之急。
對策:黑電如何建立新盈利模式?
在TCL董事長李東生看來,家電企業紛紛宣布進軍智能化的最大動力是尋找新的盈利模式。
李東生表示,當前家電企業的增長已經遇到了瓶頸,一方面傳統家電的需求已經飽和但是產能卻在不斷增長;另一方面,家電產品的硬件基礎功能成熟,產品性能嚴重同質化,企業間的價格戰愈演愈烈。
除此之外,樂視、小米等互聯網公司對以電視為代表的黑色家電行業的沖擊愈加劇烈,它們采用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不斷降低產品售價,對傳統家電企業的影響愈加放大。
李東生認為,下一步TCL最重要的就是探索從硬件之外賺錢。TCL產品的用戶超過3億,但是最讓他煩惱的是,這些用戶在一次性購買之后,除了個別需要售后服務外,大多數只是一次性買賣,不能帶來持續的價值。
TCL多媒體CEO郝義介紹說,未來TCL電視將探索從4個方面獲得增值收入,一是開機廣告和視頻前后貼片廣告,這種模式將在愛奇藝電(28.57,-0.72,-2.46%)視達到百萬左右量級時啟動。二是游戲收入,TCL將很快聯合Gameloft等合作伙伴推出游戲電視和游戲主機,全部采用免費+增至收費的模式。
三是教育應用,TCL旗下擁有一家專門的教育產品公司奧鵬教育,未來這家公司將開發一系列職業教育、中小學教育的相關產品,這些內容將全部搬到TCL電視中。
第四個方面是廣告植入,TCL已經決定成立文化傳播公司,投資電影、電視劇等文化產品,未來這些產品可以通過廣告植入的方式獲得收入。
樂視董事長賈躍亭今年早些時候接受新浪科技專訪時表示,樂視的收入模式已經非常清晰,就是硬件+VIP服務+廣告+LetvStore。樂視最大的優勢是擁有一個龐大的影視內容資源庫,其中包含大量獨家的視頻資源,樂視通過捆綁的方式將VIP服務銷售給用戶,但是總價依然要保持競爭力。
在樂視TV官網,以60寸超級電視為例,樂視清晰地標注售價為4999+980元。其中980就是“樂視TV版”24個月的服務費。用戶購買樂視TV版后可以享受到樂視獨家片源庫、1080P高清播放等特權。如果到期,用戶可以選擇不再續費,那么也就看不到獨家內容和高清播放。“不過用戶一旦看習慣了高清節目,再下來就會很難。”因此賈躍亭對用戶繼續續費充滿信心。
對策:白電如何建立新盈利模式?
瑞銀(20.31,-0.12,-0.59%)分析師廖欣宇認為,電視的商業模式已經較為清晰,就是在提供內容服務的同時,精準推送廣告。但是在白電領域建立盈利模式的難度更大。
“某個產品在出售后,消費者和生產企業的聯系集中于產品的售后維修。這對于家電生產來說往往是一個負擔,需要額外的支出,企業往往認為出售完成后,和消費者的聯系越少越好。”
廖欣宇,智能家電的核心特征之一是產品能和消費者交互,且家電企業可以通過云數據平臺,也同步獲得消費者和產品的交互數據,這就為產品售出后家電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連接建立了可能。且這種數據的連接不會大幅增加家電企業的成本,反而可望通過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形成新的商業模式。
廖欣宇認為,圍繞“食物”,冰箱、烤箱、微波爐、電飯煲、電磁爐等有望形成商業模式。因為食物的消費非常頻繁,且消費者偏好明顯,購買有重復性。
比如,冰箱將成為繼彩電之后智能化最快的大電品類,因為冰箱具有食物的內容,同時可以通過面板上嵌入液晶顯示屏實現與消費者的互動。
另外,如果持續記錄消費者的食物消費習慣,未來可以在液晶屏上推送相關食物的廣告,或者提供電商入口直接購買支付配送。
“相對來說,空調和洗衣機可供拓展的內容較少,且不能實現新內容的持續銷售,因此空調和洗衣機的智能化后新商業模式較難出現。”他說。
不過,在一位互聯網公司高管看來,智能化家電后續的商業模式也許并不重要。他認為,當前家電購買的主力軍已經變成在互聯網時代下成長起來的80、90后,傳統家電企業的運作模式和品牌形象已經很難吸引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者,如果運用互聯網的方式形成新的品牌影響力,才是現在諸多家電企業的最迫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