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國資委召開了央企分紅權激勵試點工作啟動會,央企分紅權激勵試點正式啟動。航天恒星和有研稀土將作為首批試點企業開展分紅權激勵政策。國資委表示,分紅權激勵只對崗位不對人,此外,因央企股權激勵尚存爭議,暫時放棄實施。
只對崗位不對人
此次試點的兩家企業航天恒星和有研稀土,屬于科技型企業。據悉,分紅權激勵的特點是針對具體崗位而不是具體員工,并選擇了崗位創造的業績增量而不是業績存量。
國資委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不針對個人,這樣即使原來享受分紅的科研人員退休了,也不會把分紅權帶走,讓后來者也有機會。當然這個后來者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平和資格才能上崗位。”
在激勵獎金總額上,有研稀土將當年凈利潤額與凈利潤增加額作為計提總額,且當年凈利潤增加額比例超過計提總額的一半。航天恒星的激勵總額與企業當年的經濟增加值和經濟增加值改善值掛鉤,且激勵額度占總額度的50%以上。
國資委披露,此次分紅權激勵試點實行后,航天恒星和有研稀土的科研類崗位和激勵額度占比均達到90%以上。經測算,兩家企業核心崗位的科研人員收入水平有望平均提高30%以上。
要求公示激勵對象
對于為何要開展分紅權激勵,國資委表示多年來,我國國有科技型企業激勵機制不足,一直存在收入“該高的崗位不高、該低的崗位不低”的現象,特別是核心科研人員的收入大大低于市場平均水平,難以留住人才。
不過,目前央企的收入水平一般較高。一位分析人士表示,這是一項好政策,如果實施過程不透明,就有可能成為一些企業全員加工資的由頭,不能讓對部分優秀員工的激勵變成全員加薪的便車。
針對分析人士的說法,國資委也表示,要求試點企業嚴格考核制度,及時公示激勵對象、激勵水平,接受監督。
■ 相關
13家央企有望享受分紅權激勵
國資委副主任邵寧7月29日在央企分紅權激勵試點工作啟動會上表示,今后將逐步擴大央企分紅權激勵的試點范圍。去年國資委出臺的《關于在部分中央企業開展分紅權激勵試點工作的通知》中規定:中核工業、中航科技、中航科工、中航工業、中船重工、中國電子、中國節能環保、國機集團、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等13家央企將試點分紅權激勵。
據悉,試點企業必須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內的高新技術或者院所轉制企業,且試點企業必須是未上市的企業。試點對象也不包括中央企業負責人、企業監事、獨立董事、企業控股股東單位的經營管理人員等。“目前只是試點剛剛開始,今后范圍肯定要擴大,原則就是針對科研型的企業。”國資委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但目前其他企業何時試點還沒有時間表。
上海天強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祝波善曾給央企做過分紅權激勵設計。他表示,分紅權激勵廣義上也是股權激勵的一種,此次試點意味著停滯近6年之久的央企股權激勵機制再度重啟。
祝波善認為,目前的央企分紅權激勵還有很多改善空間,如缺乏對科技人員的約束,科技人員做不好最多只不過不領分紅。此外,理論上,科技人員獲得分紅應該是其智力投入使得企業的利潤率超過同行業水平,但由于國內競爭市場少缺乏相關數據,目前的方案更看重企業與自身比。(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