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來賓政府廣場搞傳銷 瘋狂的資本運作
瘋狂的資本運作 投入3800獲利380萬
“這個行業比三峽工程還要大,這是我們中國第一大工程。”
“只需要一到兩年,投入3800元的可分到380萬,投入69800元的則可以分到1040萬元。”
“牛根生在這里邊拿走了一個億,知道嗎?回去以后,賺到人生當中第一桶金,開啟了蒙牛集團,這就是資本運作的魅力啊!”
“資本運作是國家從國外引進的一種新型業態,也叫連鎖經營、連鎖銷售、陽光工程,也就是以錢賺錢,多層次經濟收入。”
“公安局就在咱們旁邊,也就50米遠,可能讓咱們干壞事嗎?難道這些人都腦子有毛病嗎?公安局會不管嗎?武警部隊就在這邊,他能不管嗎?”
不久前,央視記者接到全國各地不少的舉報電話,舉報人無一例外地都被一種叫做資本運作的投資項目給欺騙了,其中不少人甚至已經傾家蕩產,生活面臨絕境。為了調查事件的真相,記者兵分兩路前往內蒙古和廣西,展開了長達三個月的臥底調查,上述便是調查過程中記者親耳所聞的言論。
所謂“瘋狂資本運作” 害人傾家蕩產
根據舉報人留下的地址,記者幾經周折,終于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后旗的大六號村,找到了其中一位姓杜的舉報人,當初一位村民勸他去廣西做生意。老杜告訴記者,他原本養著不少奶牛,日子過得還不錯。后來一位老鄉叫他一起去投資,還說是國家項目,收益比養牛豐厚許多,于是老杜的心動了。夫妻倆拿著變賣奶牛和夏利車的4萬塊錢,加上外借的10萬元,興沖沖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車。
然而,幾個月后,當老杜再踏進家門時已經是身無分文。債主天天上門要錢,80多歲的老父親病倒在床,絕望的兒媳婦帶著孫子回了娘家。
記者在烏蘭察布市調查時發現,這并不是個案,在走訪的十多位當地居民中有農民、個體經營者、下崗職工、教師、公務員、企業退休干部,還有在生意場摸爬滾打了20多年的生意老手,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拿出了全部的積蓄,甚至抵押了家產、變賣了房子,借高利貸去廣西搞投資。而且僅僅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抱著掙大錢的想法,要去廣西從事資本運作的人就至少有兩千多人。
那么究竟什么是資本運作,它又怎么會具有如此巨大的誘惑力,最終為何又會害眾多百姓傾家蕩產呢?
號稱參與者百萬、涉及資金數百億的非法傳銷,以及在八桂大地上衍生出的種種灰色經濟鏈條,徹底根治仍任重道遠。
揭秘廣西非法傳銷 瘋狂的“資本運作”
“廣西非法傳銷的起點很高,去年還有過傳銷人員集體向災區捐款的事。”反傳銷專家李旭說,目前廣西傳銷盛行的“資本運作”,投資很高。
據中國反傳銷協會負責人介紹,廣西非法傳銷打著連鎖經濟、資本運作的旗號,其內部實行五級三階制,ABCDE五個級別,CDE是一階,B級是經理,要售出65套,一套3800元;A級是總裁級別的,要銷售600套。
“21份69800元,一般一次就買21份,有些人甚至一次購買66套。”李旭說。
據目前廣西傳銷“行情”,21份就獲得了發展三個下線名額的權限,按照其邏輯,3個下線又可以發展9個下下線, 9變成27,27變成81,依次無限擴張。
加入者均能從這些新發展的下線中得到抽成,具體為:下線交的錢“45%交給國家”,剩下的55%被所有人瓜分。
“一年左右就可賺到最多的1040萬元。”中國反傳銷協會負責人說,這是“純資本運作”宣稱的可獲得的最高收益,傳銷內部宣稱“到這個限就要出局,不然錢都被一個人賺光了”。
“居住條件很好,就像住在家里一樣,房租都在2000-4000一個月,參與傳銷的人員也比以前自由很多。”李旭說,“資本運作”的迷惑性顯然加強了許多。
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大量老板的加入給“資本運作”模式的傳銷提供了強力后盾,參與傳銷的人員素質提高很多。
據李旭介紹,北方的傳銷打的是“網絡經營”旗號,騙的都是年輕人,主要是大學生或者打工者,但廣西的“資本運營”參與者顯然層次較高,不乏博士后、海歸、局級廳級干部、律師、公務員等等,都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在做,又被稱為“金融傳銷”。
“一個家族投入幾百萬進去的例子特別多。”李旭說。
這種“高投入、高智商、高學歷”的非法傳銷,具備了更強的傳播能力,出版了大量的非法出版物、電視專題片,官方網站甚至召開所謂項目發布會、論壇會議。
“現在他們又在改頭換面,叫‘合伙思路’,分散到全國各地,成立所謂‘富人俱樂部’、參加所謂‘分錢游戲’等等。” 李旭說,廣西“資本運作”已經成為異地傳銷一個主流模式。
“資本運作”模式,由于具備強勁的經濟實力,操作更為隱蔽,“抵抗能力”也相當強,去年年底,當地媒體曾報道一起傳銷活動,曾一度被相關組織索賠500萬。
而廣西政府的北部灣開發計劃,也成為傳銷組織利用的“重要外衣”。
北部灣的誘惑
據南寧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負責人介紹,外地來南寧的傳銷人員往往都是炒作“西部大開發”、“中國-東盟博覽會”、“泛北部灣經濟圈”和“發展北部灣建設”等這些經濟概念,以介紹到南寧購房、投資為名,拉攏親戚、朋友、老鄉等到南寧進行所謂的“實地考察”。
“北部灣開發”,成為被傳銷團伙不斷提及的一個概念。北海迅速成為新一代傳銷中心地區,跟北部灣開發戰略被傳銷團伙所利用,有直接關系。
北部灣經濟區開發建設,成為廣西政府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而地方政府不遺余力的招商引資,加快北部灣開發進程的策略,一定程度也被“資本運作”的團伙所利用。
“一些傳銷團伙,在北部灣地區‘投資’建設一個簡易的廠房,就聲稱跟政府合作,承擔了重要開發項目,在東南亞具有廣闊前景。”中國反傳銷協會負責人說,這是部分“資本運作”團伙的常見伎倆。
而北部灣經濟開發區高速經濟增長態勢,也成了傳銷團伙引誘投資者的有力武器。
今年上半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GDP增長16.3%,比廣西平均水平高出2.8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水平9.2個百分點。
“經濟危機下,如此高的增長速度,讓閑置的民間資本看到了財富增長的希望,也成了‘資本運作’團伙的誘餌。”中國反傳銷協會負責人表示。
“其實所謂的開發考察,無非就是參觀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建設中的東盟領事館區、新開發的住宅小區、當地旅游景點。”南寧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負責人說,這些伎倆往往可以迷惑懷有一夜暴富心理的投資者。
“有很多人都因此變賣家產去做,所以對反傳銷的工作人員或者志愿者來說,勸說的難度更大,因為很多人都是傾家蕩產去弄這個。”李旭說。
“放水養魚”?
“廣西傳銷屢禁不止有諸多原因。”反傳銷專家李旭說。
一個事實,廣西各級政府在打擊非法傳銷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據南寧警方公開資料,首府南寧每月至少有兩次打擊非法傳銷的專項行動。
8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公安廳廳長梁勝利表示,上半年廣西警方破獲傳銷案件302起,搗毀傳銷窩點1530個,摧毀傳銷團伙264個,刑拘犯罪嫌疑人1054人,逮捕234人,教育遣返24046人,收繳2797.475萬元。
據南寧公安局工作人員介紹,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2月28日表決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七)增設了“組織領導傳銷罪”,是目前打擊非法傳銷的有利法律武器。
“總體來說,我國打擊非法傳銷的法律還不夠健全,針對非法傳銷的處罰還是相對較輕。”南寧追蹤報道打擊非法傳銷多年的資深媒體人余鋒說。
據余鋒介紹,他參與報道的一些傳銷案件中,普通傳銷人員一般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而在界定組織領導傳銷還是普通傳銷人員上,需要足夠的證據。
“現在一些地方的傳銷組織轉為在市區一些發達城區通過按揭買房或壟斷一些高檔商品房住宅小區出租房,傳銷人員的生活場所,又是他們的培訓場所,給新人的洗腦,很多都是家庭聚會型,執法部門查處時沒有任何物證。”李旭說,傳銷手段越來越高明、制度也越來越完善,組織領導傳銷的高級業務員很難抓到。
“當地經濟能從中受益,大量外地人涌入能拉動經濟發展。當地官員肯定也有問題,據說一個A級別的人被抓進去,3~5萬就能弄出來。”中國反傳銷協會負責人說。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公安廳廳長梁勝利也曾表示,非法傳銷泛濫,與廣西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和執法部門對打擊傳銷違法犯罪存在錯誤認識有關,這些地方低估了傳銷活動的危害性,甚至錯誤認為傳銷活動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個別地方執法部門把傳銷視為罰沒款的重要來源,‘放水養魚’。”梁勝利說。
“直言不諱地說就是官匪勾結,把它當做一種產業來發展,因為當地有些地方經濟比較落后,所以對于打擊傳銷一直在消極應付,包括前一陣子百日嚴打在很多地方也不過是走走過場,收效很小。”李旭說。
“目前非法傳銷造成的犯罪事件主要還是傳銷團伙內部的搶劫、斗毆,還沒有影響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和經濟安全。”余鋒說,這也是個別執法部門敢于“放水養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