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你在燒烤攤和飯店里吃的羊肉串,竟然大多是鴨肉、肉食雞等雜肉制成,其羊肉味竟是因為摻加了羊肉粉、羊肉精膏等添加劑。
羊肉串里為何難尋羊肉?燒烤市場緣何成為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重災區?這一“市場黑幕”為何久未揭開?接到群眾舉報后,“新華視點”記者近期追蹤調查了呼和浩特羊肉串市場,所見所聞觸目驚心。
“掛羊頭賣鴨肉” 添加劑成“行規”
在呼和浩特市東瓦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記者來到一家食品添加劑銷售攤位,以準備開燒烤店為名,提出購買羊肉精。賣家向記者推薦了幾種,有羊肉粉、羊肉精膏、羊肉精粉。
“這些香料可以讓羊肉的口感和色澤更好。”賣家對記者耐心講解。他說,市場上有專門供做羊肉串的“次羊肉”,價格只有好羊肉的一半,買回來后切成小塊,用調料粉和羊肉精腌制一晚上,就能制成與好羊肉味道相似的羊肉串。
記者問:“現在羊肉成本太高,如果想用鴨肉做成羊肉串,哪種香精比較合適呢?”
賣家心領神會,馬上推薦了售價為25元的羊肉精膏。記者發現,這個標注青島瑞可萊食品責任有限公司生產的羊肉精膏,有生產許可標簽、成分配方,但沒有明確的使用說明。
據賣家介紹,只要把鴨肉、肉食雞切成塊,按照腌制羊肉的方法進行制作就可以。“但為了更像羊肉串,可在一個串上添加點真羊肉,這樣就能以假亂真了。”
據記者調查,這種商業欺詐行為在燒烤行業中已經見怪不怪。在采訪中,一些調料品賣家就坦言:“鴨肉、雞肉變羊肉的秘訣主要是香精,燒烤市場很流行用這個東西。”
記者還發現,在呼和浩特市的一些調料品市場上,除了羊肉香精賣得火之外,牛肉精等名目繁多的添加劑也有較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