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豬肉惹的禍?
中國經濟緊盯豬肉
美國道瓊斯旗下“市場觀察”網站報道說,中國的豬肉價格已經成為老百姓的“食事焦點”。
宏觀經濟四大問題,中國今年面臨的最大考驗無疑來自通貨膨脹,這一點可能已經成為了國內各方的共識。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外國人,可能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中國的經濟波動正在受到豬肉價格走勢的左右。
早在7月初,就有很多海外媒體報道稱:“豬肉推高中國通脹!比毡尽禢 ew s-postseven》雜志的報道分析說,中國通脹正在加速,而其最大的推手之一竟是豬肉的價格。
外國人可能搞不明白,怎么豬肉價格就“綁架”了中國的宏觀經濟;卮疬@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中國政府今年主要的經濟任務之一是控物價,近期豬肉價格大幅上升造成CPI同比漲幅連創新高,所以關注和影響豬肉價格下一步的走勢就成了宏觀經濟的一個重點方面。
那么下一個問題又出現了。為什么豬肉價格會影響C PI?可能的原因至少包括兩方面:一是近期豬肉價格漲勢過猛,6月同比上漲57.1%;二是豬肉價格在CPI中所占比重較高。
國家統計局新聞處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這樣介紹:“豬肉是中國C PI商品籃子中的262個基本分類之一。由于價格的不同變化,C PI商品籃子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比重也隨之發生變化?傮w上看,CPI商品籃子中豬肉的比重在3%左右波動!
根據有關機構測算,豬肉價格每上漲20%,就會影響C PI約0.6個百分點;如果考慮到對其他食品的帶動,可能會影響C PI約1個百分點。有的分析人士更是認為,如果考慮豬肉價格對整體食品的影響,豬肉價格在CPI中的權重有可能達到9%。
“豬肉價格在C PI中的比重太高,豬價顯得太敏感,應該把比重調低些,這樣國家、行業都輕松!币晃粡氖律i養殖的人士直言。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對于權重的問題不能從概念到概念,即使把權重定得很低,但老百姓的實際生活感受還在。豬肉價格上漲之后,老百姓要么掏更多的錢買豬肉,要么減少吃豬肉,這意味著生活質量的下降。
豬肉價格和CPI:雞和蛋的爭論
到底是豬肉價格拉高了中國的C PI,還是高企的C PI拉動了豬肉價格?難道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解之謎?
對于本輪通脹,有不少人將矛頭對準了農產品價格特別是豬肉價格,認為其構成了本輪通脹的“最原始動力”。持類似態度的觀點不在少數。光大證券新近發布的一份報告表示,當前的C PI通脹呈現明顯的結構性。在組成C PI的八大類中,如果拿掉食品和居住,那么剩下的6類的通脹幾乎為零。因此,分析通脹的關鍵是看清食品價格的走勢。近幾月來C PI通脹在食品價格的推升下逐步走高。食品價格的快速上漲中又以豬價的攀升最為引人注目,豬價是近期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推手。
李國祥認為,物價是通貨膨脹的測量性指標,物價持續上漲就是通貨膨脹。C PI由很多不同的消費品價格構成,其中豬肉是單個商品中占的比重最大的。每次豬肉價格大漲,直接反映到物價上,對物價的影響程度相當高。從這個角度看,豬肉價格一上漲,通貨膨脹就好像發生了一樣。
不過李國祥同時指出,從更深層次的原因來看,通脹還是因為貨幣發行量大、經濟增長速度過快和投資過多,并通過豬肉價格反映出來。近來豬肉價格之所以上漲快,主要是因為經濟發展速度快、居民食品消費結構變化快導致豬肉消費大幅增長。另外,這幾年糧食價格上漲、人工成本持續上升也集中反映到豬肉價格的上漲。
有分析認為,C PI上漲也會帶動豬肉價格上漲。原因在于,物價上漲不僅會提高飼料的價格(比如玉米),而且也會使勞動力成本上升,兩方面都會從成本角度推高豬肉價格。盡管豬肉和C PI的影響是相互的,但總體來看,豬肉價格對于C PI的影響要大于CPI對于豬肉價格的影響。
是現象還是原因
豬肉價格上漲,只是通貨膨脹中的一個突出的現象,只能影響通貨膨脹率評價數值的高低,而不能成為通貨膨脹的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孫詠梅認為,通貨膨脹的出現,不是由某一個商品漲價引發的,而是超發貨幣在市場中長期積累的結果。
孫詠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一些國家的通貨緊縮問題突出,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隱憂。為了防止經濟下滑,我國政府采取“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通過超發貨幣來保增長。盡管寬松的貨幣政策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效果顯著,但巨量的超發貨幣在市場上過量積累,長年難以消化,大量多余的錢在市場上無序流動,出現了炒房子、炒大蒜、炒辣椒等奇怪的哄抬物價現象,給中國經濟實體帶來了巨大的通脹風險。此外,我國調控政策存在滯后性,沒有及時以收緊政策來抑制通貨膨脹,才導致通貨膨脹率不斷升高。
中國銀行總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不論從現實分析還是理論研究來看,這次物價上漲是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是與我國前幾次通貨膨脹最大的區別。首先,由于需求絕對增加和供給相對減少,我國農產品價格不斷上漲將是中長期趨勢。其次“劉易斯拐點”臨近,要素價格改革,使勞動力、土地、水電氣等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第三,包括原油、鐵礦石、銅、糧食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高位徘徊,我國輸入性通脹預期短期內難以消除。第四,經常項目順差短期很難逆轉,人民幣升值趨勢不變,國內貨幣的被動投放還將繼續,流動性充裕是物價上漲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