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進口關稅是否應該下調?有關這個話題的爭論仍在持續。昨日,世界奢侈品協會舉辦中國奢侈品關稅研討會,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降稅不等于降價,降低關稅并不能刺激國內的需求,也不見得能夠讓老百姓受益。
降低關稅未必擴大內需
商務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梅新育表示,從經濟利益上來說,要靠降低奢侈品進口關稅,有效地擴大國內的消費市場,從數據上是不能夠成立的。他認為,世界奢侈品協會今年6月份發布的報告中稱,去年中國游客在歐洲購買奢侈品的金額達到了50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極度地夸張。
梅新育認為,下調奢侈品關稅,價格就會下降的希望非常渺茫。奢侈品消費者是處于過度崇洋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喪失理智去追逐。這些消費者買奢侈品是為了彰顯身份,把自己和草民們區別開來,為此他們的消費指導思想是但求最貴不求最好。
關稅占比并不高
昨天,國家稅務總局稅科所所長劉佐表示,奢侈品應該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因此奢侈品關稅的調整也應該是一個動態管理的過程。
國家稅務總局稅科所國外稅收研究室研究員龔輝文說:“以前是奢侈品,而現在不再是奢侈品的,關稅理所當然是應該下調的。但對于高檔的、真正意義上的奢侈品,不僅要征關稅,而且要征高關稅。”
龔輝文表示,數據顯示,奢侈品整體價格中關稅占比并不高。如果把整個的關稅都取消了,降價的幅度也沒有多大。“中國國內奢侈品的價格跟國際價格相差很多,但那都是零售的價格,不等于是關稅的差額。即使把關稅都取消了,價差也依然存在。”
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中方首席代表歐陽坤表示: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在化妝品領域,降稅導致降價的可能性比較大。
記者范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