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5日電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25日下午繼續舉行,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向會議報告了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2011年8月2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張平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國務院委托,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請予審議。
一、今年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運行新變化新情況,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各項決議,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穩物價、調結構、保民生、促和諧,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經濟運行態勢總體良好
在各項政策作用下,經濟增速穩中趨緩。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6%,其中一、二季度分別增長9.7%和9.5%,與去年三、四季度9.6%和9.8%的增幅大體相當。
工農業生產穩定增長。夏季糧油獲得豐收。針對干旱和洪澇等嚴重自然災害,國務院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抗災減災和農業生產工作,及時出臺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了農業形勢繼續向好。夏糧總產量達到2525億斤,比上年增加62億斤,其中冬小麥連續8年增產;夏收油菜籽產量1264萬噸,增產18萬噸;早稻總產量有望比上年增加;夏糧、早稻的豐收為實現全年1萬億斤糧食預期目標開了個好頭。據有關部門農情調度,今年秋糧種植面積11.57億畝,比上年增加700多萬畝,長勢總體好于去年。糖料、棉花生產形勢較好,蔬菜、水產品產量繼續增加。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從去年下半年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度增幅基本穩定在14%左右,今年前7個月同比增長14.3%;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28.7%。
國內外需求保持較快增長。受部分刺激消費政策退出的影響,前7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8%,增幅雖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高于年初預期目標0.8個百分點。服務消費增長較快,旅游、文化等消費持續旺盛。在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的同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25.4%,民間投資活力增強,增幅達到34.2%;制造業投資增長較快,增幅為31.8%。對外貿易較快增長,前7個月進出口總額增長25.1%,其中進口、出口分別增長26.9%和23.4%,外貿順差同比減少72.7億美元。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加大,在上半年的經濟增長中,最終消費和資本形成分別拉動經濟4.6個和5.1個百分點。
(二)價格調控總體有效
物價、房價問題各方面都高度關注。今年以來,我們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保障供給與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結合,堅持短期應急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多措并舉、綜合施策,調控效果逐步顯現。
物價總水平漲勢趨穩。圍繞遏制物價過快上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完善糧油收儲政策、建立城市蔬菜儲備制度,以及運用儲備吞吐、跨區調運和進出口調節等措施,確保市場穩定供應;通過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款基準利率等政策工具,促進貨幣信貸增長向常態回歸;通過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開展公路收費專項治理和農超對接等,進一步降低流通成本;通過嚴肅查處價格違法違規行為、強化輿論引導,穩定市場預期。目前各項政策措施正在發揮積極效應,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4.7%,增幅比上年末回落5個百分點;前7個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5%,其中翹尾因素影響3.3個百分點。為有效減輕物價上漲對困難群體生活的影響,各地及時發放了價格臨時補貼,有23個省份建立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
部分城市房價漲幅收窄。房地產調控政策得到較好落實,差別化的住房信貸、稅收政策得到嚴格執行,住房限購措施在40多個城市實施,全國各城市均制定并公布了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加強市場監管和專項檢查,查處了一批違法違規行為。目前,一些城市房地產市場已出現降溫跡象,70個大中城市中,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比6月份下降的城市有14個,持平的有17個。
(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積極進展
各地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并充分運用市場環境趨緊的倒逼機制,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企業化壓力為動力,主動轉方式、調結構。
自主創新步伐加快?萍纪度脒M一步增加,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全面推進實施。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繼續完善,依托重點骨干企業建立了9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40多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汽車、鋼鐵等56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試點深入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示范范圍進一步擴大,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進展順利。啟動實施科學家工作室試點,依托重大科技項目、基地和平臺,積極推進落實“千人計劃”;A前沿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取得新突破,一批研發基礎好、市場需求大的產品和技術逐步進入市場。專利申請和授權量持續增長,前7個月國內發明專利受理20萬件,同比增長43.9%;國內發明專利授權6.2萬件,增長50.7%。
產業結構進一步升級。前7個月,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2%,比全部工業快1.9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上半年水電、風電、生物質和太陽能發電合計新增裝機1360萬千瓦,占全部新增裝機的近40%;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試點示范力度加大;下一代互聯網實驗網全面實施,物聯網、云計算試點示范開始啟動。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繼續實施。在國家規劃和政策的引導下,跨地區跨行業的兼并重組繼續趨向活躍,生產要素配置繼續優化,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作繼續推進。為應對生產經營環境變化,很多企業加大了研發高端產品、開拓細分市場和延伸服務的力度,積極開展管理創新,加強品牌和營銷網絡建設。服務業運行總體平穩,信息、創意、咨詢、設計等高端服務業快速發展,軟件業務收入上半年增幅達到29.3%;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繼續深化。
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積極推進!皟筛摺焙彤a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勢頭得到抑制。前7個月,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長17.2%,增幅低于整體投資8.2個百分點;成品油出口量下降8.6%,電解鋁、鋼材出口量分別增長2.8%和2.3%。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繼續推進,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深入實施,上半年推廣節能汽車180多萬輛、節能空調1800萬臺。污染治理能力進一步提高,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900萬噸,新增燃煤脫硫機組1.07億千瓦;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省份從去年的8個增加到17個。全面啟動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評估工作,出臺實施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案,對鉛酸蓄電池企業開展專項督查,停產整頓了一批環境違法企業;哪、石漠化綜合治理進展順利。
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區域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發布實施。支持民族地區發展力度進一步加大,全面推進援疆工作,制定對口支援西藏、青海省藏區的指導意見,出臺了興邊富民行動規劃和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區域產業轉移更趨活躍,一大批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前7個月,中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8.1%和30.5%,西部地區分別增長17.3%和29.2%,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上半年中西部地區出口和實際使用外資占全國的比重,同比分別提高0.9個和1.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