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市場的處境急轉直下,財務狀況受到多方質疑,企業資質屢遭信用危機,股價市值雙雙大幅縮水。據清科研究中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竟無一家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這是赴美中企IPO(首次公開募股)自2010年2月之后首次掛零。而8月份逆勢掛牌的視頻網站土豆網也沒能逃脫破發命運,首日交易以25.56美元收盤,相比發行價下跌11.86%。有機構稱,美國市場的投資人對中國企業仍存疑慮,短期內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或將進入低潮,甚至進入冰封期。

赴美上市進入低潮期
今年年初以來,在美國上市的13家中國概念股中有11家破發,占比84.62%;而2010年上市的企業,更是大面積處于破發狀態。
6月,隨著以渾水公司為代表的機構大舉做空,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市場的處境急轉直下。嘉漢林業、哈爾濱泰富、展訊通信、雨潤食品等中國概念股連續遭遇“空襲”,淘米也繼世紀佳緣與網秦后遭遇破發。連此前呼聲較高的迅雷和盛大文學也突然在上市前夜宣布無限期暫緩上市。
7月,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交出白卷的同時,有7家中國企業開始展開回購,涉及總金額達1.52億美元。
“從數量上看,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進入低潮或者冰封期是有一定道理的。”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近10年到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猛增,隨著中國A股市場的擴容,以及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市場遭到圍獵、堵截,中國企業變得更加冷靜、理性,他們反思后明白,原來去美國上市也沒有“免費的午餐”。所以赴美上市風現在有了很大改變。
美經濟導致投資前景黯淡
然而,為何中國概念股在美國頻頻遭受圍獵,讓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望而卻步了?
“這與美國當前的經濟形勢不無關系。”董登新在分析美國近幾年的股市行情后表示,今年5月份美國股市達到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點,此后開始步入調整期,現在已經有兩三個月的時間了。從13000點跌到11000點以下,雖然調整的幅度不算太大,但是相對于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來說,美國股市還是籠罩在一種悲觀的情緒下,而且這種走低和悲觀的情緒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擊了中國企業去美國上市的熱情。
另外,董登新認為,前段時間美國市場對于中國概念股輿論上的打壓、批評和市場運作下的機構做空,對中國概念股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挫傷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信心。
“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部分中國公司造假。”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概念股在海外遇冷的主要原因還是由于財務造假引起的。他強調,在國外,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中國企業要在海外上市,就必須遵守證券市場的游戲規則。一旦造假,就會令投資者對整體的中國概念股產生擔憂。
的確,美國股市重視上市后的監管,而中國A股市場重視上市前的審核。美國苛刻、嚴格的監管制度,讓已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感到極不適應,即使是上市比較成功的企業也感到渾身不自在。
美國仍是海外上市首選地
不過,在美上市遇冷的同時,有4家中國企業轉向赴法蘭克福證交所高級市場上市,數量等于2007年至2010年4年之和,歐洲市場仿佛受到了中國概念股的青睞。
董登新認為,未來美國依然是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最佳地。雖然有中國企業赴歐洲投資,但中國企業大規模赴歐洲上市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因為美國市場門檻低、擴容速度快。
董登新說,現在是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低谷或者冰封時期,但這只是暫時的,能否恢復還是取決于美國經濟的復蘇。因為美國股市是標準的經濟晴雨表,一旦美國經濟復蘇,美國股市就會向好向上,到時候就會帶動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步伐。
胡俞越也認為,在海外上市是中國經濟、中國企業走國際化道路的一個重要選擇,但中國企業在走國際化道路的過程中,一定要適應國際規則。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僅僅為了融資是不夠的,還要重視加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開拓海外市場、提升民族品牌的整體形象,應當具有多重目的。(周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