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黃光裕
中新網9月6日電(財經頻道 秦辰)2011年9月6日,前“內地首富”黃光裕將迎來內幕交易案后引發的首起民事賠償案。早在黃光裕案終審判決后,多位因購買中關村科技而遭受損失的股民,就籌劃向黃光裕提起民事賠償訴訟。9月6日,投資者李巖的民事索賠案將率先開庭。
各執一詞
此次起訴黃光裕民事賠償的原告李某于2007年6月13日以每股10.39元購買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并于2007 年6月15日以每股10.08元全部賣出,金額共計達到三四十萬元。
7月22日,《華夏時報》引述一位熟悉本案的黃家人士的話稱,起訴內容不成立,這是一件為了個人炒作的行為,本案原告李某的訴訟請求僅為155元,表明此案背后或許隱藏著復雜的背景,甚至有不良目的。
“在原告提供給法庭的交易證據上,其在2007年6月6日至15日的短短8個交易日里,買進賣出中關村股票多次,李某將其中6月13日10.39元買進,6月 15日10.08元賣出的500股中虧損155元作為本次起訴索賠金額;而其之前多次短線買賣都是賺錢的,綜合計算凈賺1185元”,該人士說,“可見,李某并不存在真正的實際損失,相反是短線的獲利者,按其最高買賣1000股的成本約1萬元左右計算,短短8個交易日,獲利超過10%。”
另外,李某的代理律師張遠忠此前曾表示,僅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已受理了約70位中小投資者向黃光裕的索賠,李某民事索賠案如果勝訴,可能將起到示范作用。
但據了解,實際對黃光裕起訴的只有李某一人,并非此前傳言的數十人。而后張遠忠又表示,現在的確只有一人提出起訴,“對于其他問題我現在不方便發表任何評論”。
業內人士分析,該民事賠償案一旦正式開庭,黃光裕還可能面臨更多投資者提起的民事賠償訴訟,當時多數股民可能都是在中關村低位時割肉離場,所以此案的索賠額很可能高達數億元。
有律師評價稱,國美和黃光裕的事情由于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不排除一些律師想借此機會“揚名”炒作,但只要訴訟于法有據,不論是原告要求賠償多少,都沒有任何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