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脹下養老產品漸成主導
一位從事保險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說,各大保險公司此前都有養老型產品,但一直以來并未成為公司的重點主推對象,而此前更多只關注于子女的教育金和成人的重大疾病保障。
自2010年底,在保險公司陸續誕生的新品中,養老型產品漸漸成為主導,較之前的養老產品比對,新推出的養老型產品更加適應當前大眾的需求。
目前新推出的養老產品,主要鎖定具有購買力的中產階級為目標人群。很多產品起步為1.2萬元,可存10年,按約定從55、60、65歲開始領取,按逐年遞增方式領取。在購買的人群當中,為父母咨詢的更多還是停留在重大疾病和醫療報銷的產品上。

據介紹,目前保險產品較之前而言,更傾向于產品收益性。在高通脹環境下,物價越來越高,老百姓關心保障的同時,更關心錢的增值問題。因此在保險公司目前的產品設計上均帶分紅。純投資型、交費周期短的產品也同時受到追捧。
專家認為,我國老齡化過程目前有三個特點。第一,來勢兇猛。根據聯合國標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7%即為“老齡化社會”,發達國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時間完成上述轉化,而中國只用了27年,并且在今后一個很長時期內都將保持著高速遞增。我國已進入老齡化速度最快國家之列。
第二、未富先老。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指出,中國目前“未富先老”“未備先老”較嚴重。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經濟基礎、養老保障制度和養老服務體系都還比較薄弱。據了解,大多數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已達20000美元以上,而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只約為3600美元。
第三、背景復雜。我國仍處于經濟轉型中。各類民生問題集中爆發、家庭結構脆弱、抗壓能力差等各種矛盾錯綜復雜,發展與穩定并重使得風險與危機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