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昨日公布首份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數據顯示,10月第一周,進口鐵礦石價格出現微降,但仍在高位維持。
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推出前就被業內看作將增強中國在礦石定價權方面的話語權。蹊蹺的是,CIOPI統計的上周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反而比國外的普氏指數、MBIO指數價格更高。
CIOPI數據顯示,10月第一周,進口鐵礦石價格指數為652.41點,環比下降0.13點,降幅為0.02%,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格為176.22美元/噸,環比每噸下降0.03美元,折人民幣含稅價格為1310.21元/噸,環比每噸下降0.26元。
9月以來,CIOPI因國產鐵礦石價格逐周下降而呈現下降趨勢,國產鐵礦石價格指數累計降幅為6.58%。對比之下,進口鐵礦石價格9月累計降幅僅為1.08%。
記者昨日查詢國際上主要指數發現,被三大礦山選為新季度鐵礦石定價依據的普氏能源指數和金屬導報MBIO指數的粉礦價格統計基本一致,但與CIOPI統計差異較大。上述兩個指數從10月3日到10月7日,品位在62%的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格均為169.5美元/噸,CIOPI價格為176.22美元/噸,普氏指數和MBIO指數高出6.72美元/噸。
國內推出鐵礦石價格指數的“我的鋼鐵”和中國聯合鋼鐵網月統計數據也更接近普氏指數以及MBIO指數。本報訊 (記者張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