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豐縣礦管局執法大隊,一名工作人員正在整理材料,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其他隊員全部下到基層執法去了。
這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訴苦:一個非法采礦點,需要反反復復整治好幾遍。稀土礦一般都是山高路彎,有時看到礦就在對面,但走起來好遠,有時候走得都想吐了,等走到了,人也跑了。
“我們也不能抓人,只能是把設備損壞了就走”,“要抓人,必須非法礦點占林用面積10畝以上的,公安部門才能立案,對違法人拘留。但這10畝地怎么認定?待認定程序走完,他的稀土礦也開采完了。”
“我們天天下到礦里,太累了,十一長假都沒有休息。現在稀土價格雖然低了,但很多人在收購儲存,地下交易還是很多,非法采礦也屢禁不絕!边@位工作人員稱,“需要政府從源頭來控制,不準收購,讓稀土銷售沒有市場,我們就會輕松一點。”
何國杰認為,無論是縣委縣政府,還是他個人,都在全力以赴整治稀土礦,但他承認,即使到處設卡兩邊堵,也堵不住從小路、偏僻山路上山盜礦的人。
小山村的稀土爭奪
熱水村,位于贛南信豐縣安西鎮的東南角,因為溫泉而得名。
今年7月10日、11日,為爭奪稀土資源,熱水村的村民與“爛泥坑”稀土礦的礦主以及村干部“打”了一架,村民用棍棒、鋤頭來宣泄對村干部和礦主的不滿,拆了礦主的設備,把村支書打了。這起事件被村民上傳到天涯社區,稱其為“信豐縣安西鎮熱水村貪污門”。
熱水村所在的“龜湖十八彎”稀土資源豐富,當地最大的稀土礦被稱為“爛泥坑”。10月12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在村民的帶路指引下,在雨中艱難攀爬“龜湖十八彎”。越往上走,稀土開采后的地貌越清晰,已經完全沙化的山頭,被挖掘得面目全非,大大小小的工藝池、堆浸池堆擠在被推平的山頭、山腰,白色的管子從山體中橫七豎八地插出來。
在一個山腰隱蔽的地方,一個工藝池里浸著石粉狀的稀土水礦,帶路的村民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依然有人在偷偷開采。
從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爛泥坑稀土礦的開采就一直沒有停歇過,而稀土礦的尾砂廢水對村民良田的吞噬也一直在繼續,村民的上訪也就沒有間斷過。直到今年,從國家到江西省、贛州市,一道接著一道的禁采令追加下來,稀土價格暴漲,利潤瞬間翻了10幾倍,開采一噸稀土至少賺30萬元。很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面對瘋狂上漲的稀土紛紛返鄉,加入了稀土開采的行列。他們在山上打洞插入管子,注入水和硫酸銨,然后等待母液流到事先挖好的收液池,用廉價的草酸(劇毒)進行沉淀獲得稀土水礦。整個開采成本低廉、過程簡單,而有些村民為了省錢,草酸水沒經過處理就直接排下山,所到之處污染極其嚴重。據悉,高峰期,爛泥坑有100多個非法人工堆礦點。
而花了高價買下“爛泥坑”稀土礦的礦主與非法采礦的村民的矛盾,也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集中爆發了。鎮村干部也加入了清理盜采隊伍的行列。
“憑什么老板可以開采,我們不可以去開采?憑什么他們一直受益,而老百姓一直受害?”“這是我們的山和地,當初村干部沒有征求我們同意,就把山和地賣掉。賣山的錢哪去了?”
村民說,村支書賴道勝并沒有征求村民的同意,沒有開一次村民代表大會,就把村里的山和礦都賣掉了,“村民不知道賣了多少錢,也沒有分到一分錢,賣山的錢也不知用到哪去了。而且山還被賣過好幾次!贝迕駛兤咦彀松唷翱卦V”村支書,向本報記者傾訴他們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