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顧問馮永輝認為,雖然近年來通過網絡等手段,散戶們可以得到不少豬市信息,但對于全國生豬的存欄量及實時豬肉走勢仍難以把握,散戶養豬仍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像近期的豬肉價格下跌,就很容易造成部分養殖戶恐慌。
馮永輝:一旦出現了下跌的苗頭,今天是九塊五,明天是九塊四,后天是九塊三,他經歷了幾天以后,發現這個價格是一跌不止。看看賣一賣,賣了是九塊五賣的,自己沒賣,等過幾天,跌到九塊了,他就坐不住了,說早知道前幾天賣了。后面會不會還在跌?一旦出現這樣的心理,大家達成共識以后,180斤到280斤到300斤的豬都是可以出欄的,這就是拋售。
馮永輝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養殖戶的規模普遍不大,養殖的隨意性比較明顯,容易一哄而上。豬肉價格的“暴漲暴跌”一定程度上是養殖戶的“追漲殺跌”造成的。
馮永輝:上漲的時候呢,今天是九塊,明天是九塊一,后天是九塊二,但是呢誰都不想賣,今天賣了以后,明天價格就更漲了。大家都不賣的話,那肯定這個缺口還是會擴大,所以明天價格肯定漲。大家都不賣,明天價格肯定漲;大家都賣,明天價格肯定跌。這種追漲殺跌的游戲還一直在玩下去。
如何穩定生豬供求平衡,防止“豬賤傷農”?山東省商務廳市場流通處副處長郭宏偉認為,提高規模化養殖和集中度,同時國家加強在這方面政策的引導,這樣才有利于肉價的穩定。(記者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