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上傳聞稱在北京的工行、建行等多家銀行停止了辦理紙質存折的業務,一石激起千層浪,存折與銀行卡之間哪個更合理的“嘴仗”一時又沸沸揚揚。2月8日,記者在呼和浩特貼吧中看到一條“存折要退役,大家怎么看”的帖子,引發不少網友踴躍留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記者瀏覽了網友的留言,呈一邊倒的狀態,網友都表示存折如果現在退市還為時尚早,不太合適。一項網上萬余人參加調查得出的結果是:共有90.42%的網友認為紙質存折有存在的必要;6.81%的網友認為存折應該“退役”;還有2.78%的網友表示不太好說。通過這項統計,從中可以直觀的看出紙質存折在人們心目中還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些網友認為存折的必要性不單單是為了一些不會使用銀行卡的老年人,它存在的更大意義是能夠直觀的看到一筆筆賬單明細,更便于現金的管理。網友“提拉米蘇”這樣發帖留言,“我是一名80后,我不太贊成紙質存折這么早就被取代,雖然銀行卡在交易現金時確實很方便,也不受時間的限制,但是總覺的少了一分踏實感,不如紙質存折更讓人安心。”不過也有一小部分網友發出不一樣的聲音,認為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是必然規律,“就算現在不取消,紙質存折遲早有一天會退出歷史舞臺的,就像汽車取代馬車一樣,什么東西都是從無到有再到興盛的。”網友“Lay諾諾”表示還是銀行卡用起來方便一些。
針對呼和浩特市的各家銀行是否會停辦紙質存折業務的問題,記者走訪了各大商業銀行,并都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在金橋路的一家建設銀行內,一位大堂經理告訴記者,的確紙質存折的辦理量在減少,銀行也在推薦越來越多的市民使用銀行卡,但如果儲戶執意要辦理存折,銀行方面也不能拒絕,只要沒有總行的批示,在短時間內是不會取消對紙質存折的辦理。“銀行卡的辦事效率確實要比存折高,但一些老年人由于不會使用自動取款機而拒絕使用銀行卡,所以銀行一直保留辦理紙質存折的業務。”這位大堂經理這樣告訴記者。
“存折退出”引波瀾圖解銀行存折演變史
上世紀50年代的存折,背面還印著毛主席語錄。

50年代存折都是靠手寫和蓋章,雖然安全系數較低,但體現了人與人間的誠信。
上世紀60年代的存折:存折形式:存折圖案挺簡潔的,紅色比較多,還有一些類似于“艱苦樸素”和口號類的語言印在存折背面。所有存款和取款業務都是業務員用筆寫上去的:20元、30元,連利息的幾角幾分都是銀行結息日由工作人員手寫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