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
電信從業者轉戰文化創意產業
轉做互聯網廣告服務商,公司成立5年,年營業額達兩億元
經過2011年的爆發式增長,北京隨視傳媒當年營業收入達到了兩億多元。
“我們屬于創新型企業,又有風投參與,肯定是有上市計劃的。”隨視傳媒首席運營官薛晨說,公司的架構是國內上市的架構。2010年8月,隨視傳媒完成由浙江報業集團領投的第二輪融資,融資金額5000萬元人民幣。
隨視傳媒是互聯網廣告服務商。薛晨稱,因為喜歡創新,同時認為文化創意產業還有很多領域沒有開拓出來,做電信和通信的她跨行轉入這個行業。
“我們是偏技術型的公司,在技術和數據的基礎上,分析告訴客戶什么類型的廣告能獲得最好的效果和收益。”薛晨說,2006年入行時,很多同行都沒有想到技術可以幫助文化創意產業更好地盈利。
如今公司成立5年多,年營業額已經有兩億多元,220多名員工,其中三分之一在公司負責做技術。薛晨覺得企業一成立就開始了高速發展,基本上每年都在翻倍增長。
“我們的毛利率是25%-30%,行業基本都是這個狀況。”薛晨說,廣告公司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偏技術型的是這個水平,傳統的偏媒體購買型的公司毛利率比較低,大概在5%-10%,但是規模更大些。
“互聯網領域的熱錢比較多,很多有聰明才智的人就往這個行業涌。”薛晨說,熱錢是給行業帶來高速發展的一個原因。
文化創意產業在發達國家GDP中占有較重分量,國際大都市尤其如此。近年來,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加強了扶持力度。“我們廣告技術發明還得過政府的高科技獎金。”薛晨介紹,雖然幾十萬元的獎金不高,對處于扶持階段的企業也是很好的鼓勵,公司也在爭取各種優惠政策和政府的激勵機制。
“中國文化創意企業跟歐美還有很大的差距,但這兩年發展挺快,如果有很好的成長環境,是會整體高速發展的。”薛晨希望政策上能夠給中小企業再減輕一些稅務負擔,對中小企業員工的個稅也給予優惠政策。(李蕾)
■ 延伸
GDP高增長的兩個隱憂
專家認為,中國高能耗增長不可持續,增速下滑迎來結構調整良機
2010年中國GDP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也首次突破4000美元,進入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上周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經初步核算,中國2011年全年GDP471564億元,同比增長9.2%。
記者采訪多位專家表示,中國GDP的高速發展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為代價,產業結構以粗放型為主,且中國還面臨地區和城鄉巨大差異,從本質上而言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以及資源環境瓶頸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要矛盾。
區域發展不平衡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預測部主任牛犁表示,人均GDP只能總體反映或者反映一般意義上經濟發展水平,絕不意味著中國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況且中國還面臨著中西部、城鄉發展的巨大差距。
牛犁分析,近年來中國GDP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其中制造業尤其是重工業比重大,通過大量固定資產投資帶動經濟快速增長。
“從收入上看,現在的情況是政府拿走的那塊越來越多,企業拿走的比例也是穩步上升,只有老百姓拿到的比重在逐步減少。算上這些因素,中西部的人均收入差距還會更大。”牛犁說。
中國的經濟發展還面臨著巨大的地區和城鄉差異。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北京人均GDP7.59萬元,鄰近的河北省只有2.86萬元。
“北、上、廣部分地區的生活水平可能和倫敦、紐約一樣,但是一些西部地區的生活水平可能只相當于非洲最貧困國家的生活水平。”牛犁表示,地區發展差異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要矛盾之一。
2月20日,國家發改委披露了經國務院正式批復的《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在牛犁看來,這意味著西部大開發進入了下一個關鍵十年。
國內區域經濟專家、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逢賢表示,沒有二三十年的快速增長,西部城鄉居民的收入沒法趕上東部。
高能耗增長難持續
除了地區發展極不平衡,中國GDP總量增長的背后也付出了巨大的能源消耗代價,資源環境承受巨大的壓力。
根據2011年發布的最新《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顯示,自2000年以來10年間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增長了一倍多,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由2000年前的10.38億噸油當量上升到2010年的24.32億噸油當量。
這10年間,日本與美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均呈下降趨勢。能源專家韓學功對記者表示,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粗放式的、外延式的經濟增長,因此現在政府在大力倡導科技創新。
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萬元GDP能耗下降了2.01%。
牛犁認為,中國近年來經濟高速增長和以重工為主的經濟結構直接決定了這樣的能源消耗模式。而這樣的經濟增長方式顯然難以持續。未來增速將會逐步下滑,這也是經濟結構調整的好機會,也是正常的經濟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