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經濟的發展,百姓生活中和銀行打交道的事是越來越多,存錢、取錢、匯款、刷卡……銀行在為百姓提供大量理財業務的同時,服務不到位、收費不合理等問題也頻頻被百姓抱怨,這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近日發改委撰寫了《商業銀行亂收費問題探析》一文,矛頭直指銀行業普遍存在的亂收費問題。文章指出,收費缺乏自律、行業監管缺位、百姓反映強烈,銀行業不合理行規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刻。針對銀行業不合理行規亂象,經濟之聲派出多路記者實地探訪各家銀行,為您帶來系列報道《如此行規——直面銀行服務》。
異地ATM轉賬1萬元,卻被收費一百八。銀行稱有法可依,但用戶卻認為是霸王條款。同一項目不同銀行,收費差距高達30倍,轉賬費到底有沒有個參考標準?經濟之聲系列報道《如此行規》今天播出第一篇:《銀行轉賬費:像霧像雨又像風》。
中廣網北京6月11日消息(記者雷佳燁)據經濟之聲報道,經常出差的朋友們可能會有所感觸,在外地給家中匯款,是一件挺不劃算的事。一筆原本數額不大的匯款,轉賬費可能超過1%,有的甚至高達2%。試問一下,如此高額的轉賬費,到底合不合理?經濟之聲系列報道《如此行規》今天播出第一篇:《銀行轉賬手續費:像霧像雨又像風》
銀行為什么要收取異地轉賬費?據說這是監管層考慮到銀行之間的結算以及機器維護成本,所以設立了一個政府指導價,銀行可在一定范圍內,對收費進行調整。但沒想到的是,有了這把尚方寶劍之后,部分銀行的收費價格令人咂舌。
來自北京的朱先生,前不久在南京工行的ATM機上,用工行卡給北京的朋友轉賬1萬元,沒想到被收了180元的手續費。朱先生感到莫名其妙,于是向工行客服要個說法。
朱先生:工行給我的解釋是說,我這個錢,因為是從南京到北京,所以有一個1%的手續費,另外由于異地操作,還要另外收我一個1%的手續費,但是因為是在ATM上,給我打了個折,最后一共收了我1.8%的手續費。所以我很納悶嘛,這兩個事本來就是一回事,為什么還要收我兩次費用呢?
根據中國廣播網以及經濟之聲官方微博上的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消費者中,有70%的人也遇到過同樣的困惑。各家銀行對于異地轉賬費的收取,到底按什么標準?
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首先調查了工商銀行(601398)。
記者:為什么做一件事,要收我兩次費用?
工行營業部客服:您拿著北京的卡,在那邊,您不是匯款嗎?那就算取了,取算一個手續費。您又在異地,做了一個往異地操作,所以收取兩筆手續費。
這位工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異地ATM轉賬1萬元,工行就會收取150元的手續費。另外,各地分行收多收少還要看具體規定。
當記者試圖查閱相關收費證明時,這位工行的客服人員拿出一本與電話簿一樣厚的手冊,告訴記者,這就是收費手冊。記者捧著這本沉甸甸的手冊,在仔細查閱了近10分鐘之后,才找到相關的文字規定。
另外,同樣異地ATM轉賬一萬元,農業銀行(601288)最高收110元,招商銀行(600036)最高收費55元,建設銀行(601939)收費為50元,而中國銀行(601988)的收費則只有5.5元。
最高180,最低5.5元,不同銀行之間的異地轉賬費用差別為何高達30倍之多?我們不妨聽聽只收5.5元的中國銀行是怎么算的。
中國銀行客服:之前銀聯的收費標準是1%,中國銀行這兩年一直在升級,包括系統包括收費,它都在逐步改,然后呢,上個月這塊改了。
記者:那你這個費用,會不會連成本都達不到呢?
中國銀行客服:這個就不太清楚了。主要盈利點不是在這塊,這是屬于附加業務。像取款機的話,它可能把這個維護費用算在里面,夠一個機器維護的費用,那可能就夠了。
中國銀行說他們的盈利點不在這里,不會賺這個小錢,那么工行收費180又該做何解釋呢?
記者:我就是說收費差距為何如此之大,中行只要5.5元。這是為什么?
工商銀行客服:其他銀行的事我們不太清楚。
記者:收費的兩項規定,是誰規定的?
工商銀行客服:各個銀行有各個銀行的規定,但都是通過人行進行審批的,所有的銀行定制的一些費用,都得經過人民銀行進行審批的。
按照工行客服的提示,記者聯系了央行有關部門。沒想到,卻吃了一個閉門羹。
央行:你打錯地方了。我是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央銀行,搞宏觀調控的,你北京的是吧?
記者:是啊。
央行:應該找當地銀監局,它全稱叫“銀行業監督與管理局”,“監督和管理”,你看是哪兒管啊?
央行把皮球踢到了銀監會這邊。于是,記者又與銀監會取得了聯系。
銀監會:這個異地轉賬的費用,是由人民銀行來規定的,不是銀監會規定的。無論是同城的,還是異地的,都是他們訂的轉賬收費標準。
繞了一圈,皮球又踢回到央行這里。但是,當記者電話再次聯系央行時,其電話卻處于無人接聽狀態。北京蘭臺律師事務所律師包華表示,從成本來說,各大銀行相差無幾。之所以最終收費天差地別,與各自的市場占有率有關,越是網點多的銀行,它才有底氣收高額費用,這其實是一種市場潛規則。
包華:各個銀行差異30多倍,我相信收費最低的銀行,肯定不會虧本,而收費最高的那家銀行,也很難表達自己的成本要比別家銀行要高。所以我認為這是跟市場占有率相關的,越是大的銀行,越是儲蓄網點多的銀行,往往收費越高,是因為它的便捷性,它的市場占有率決定的。
異地轉賬收費,屬于政府指導價。這意味著銀行在標準價格上,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但是“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并不意味著,銀行就可以漫天標價,尤其是當差距達到30倍左右的時候,遠遠超出行業平均線時,收費儼然變成了赤裸裸的搶奪。這種合法卻不合理的收費標準,是不是應該改改呢?我們也真心希望有關部門在管理上能夠分工明確,而不是將皮球踢來踢去,讓百姓投訴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