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豬肉價格節節攀升,貴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隨后,一向其貌不揚的方便面也通過聯合漲價,好好地改變了自己長期被忽視的命運,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接著,食品油、雞蛋、辣椒……一樣接一樣的食品上演了咸魚大翻身的好戲。
這次的物價上漲就像一輛馬力十足的汽車,朝著讓人難以接受的程度大步前進,而且絲毫沒有減速的兆頭。老百姓面對連連突破警戒線的CPI,懷揣著幾年都不漲一次的工資,又該如何往前走呢?
低保戶:讓溫飽更加雪上加霜
拿著低保金過日子的老百姓,是城市中最貧窮的一批人,他們由于種種原因失業和下崗,沒有任何生活經濟來源,因此只能靠政府發放的救助金勉強度日。
陳衡老太太是杭州半道紅社區的低保戶,今年已經84歲高齡,談起漲價前后自己的生活,陳老搖了搖頭,“以前就過得比較困難,現在什么東西都漲了,日子就更難熬了。”
杭州市區的低保標準為月人均300—340元,陳老拿的是最高340元的低保,另外她還有一些補貼,如水電煤氣每月補貼30元,老人補貼每月20元,高溫補貼兩個月200元……算一算,平均一個月差不多有500多元的收入。
丈夫去世后,丈夫的妹妹看陳老孤獨一人,無兒無女,又年事已高,就搬來和她一起居住,好有個照應。于是,兩個老太太就擠在一個40多平方米的單元房里依依相偎。“她一個月有1100元的退休工資,雖然有時候我的低保金不夠用她會補貼一點,但我想還是各用各的,畢竟她還有個女兒,以后嫁人還是要很大開銷的。”陳老道出自己的心聲。
兩位老人在日常生活里都很節省,每月的開銷主要是吃飯、買藥和添置生活用品。記者看到陳老餐桌上只有簡簡單單的四樣菜,絲瓜炒肉末、粉皮、豆腐干和醬瓜。兩位老人每天用在吃飯上的錢只有區區十來元,一個月也就350元。早晨一般是三個刀切,一人一個,還有一個掰成兩半分著吃,中午把菜燒出來,吃好后,就用飯罩罩好,因為晚上那頓就吃中午的剩菜。
提起豬肉的漲價,陳老說:“以前八九元一斤的時候,我們還能吃個肉丁、醬丁,現在漲到十五六元,也就來點肉末星子了。”菜價一漲,陳老一個月吃飯就比原來多支出了50元,低保戶家庭本來就對肉類、海鮮望而止步,現在陳老更是一個月都難得吃一次燉肉,菜籃子里就絲瓜、冬瓜、茭菜幾樣素菜來回輪換。
對于老年低保戶來說,看病吃藥也是一大開支。陳老很幸運地由丈夫原來所在的單位解決了醫保,但陳老卻并不常去醫保所在醫院看病開藥。“醫院太遠了,我血壓高,年紀又這么大,還得換好幾趟公交車,哪里折騰得起啊。”
因此陳老一般就在樓下的藥店買藥,陳老從年輕時身體就不好,現在不僅有高血壓,還患有肩周炎、頸椎病、神經痛幾種疾病,天天都得吃一大把藥,F在物價一漲,買藥的錢只好壓縮。葡萄糖酸鈣片2.6元、卡馬西平片4.9元、曲克蘆丁片1.8元、珍菊降壓片7.9元……陳老現在買的藥都是同種藥里最便宜的,可藥是便宜,副作用也比較大,每天吃的量也更大。陳老每天吃完午飯,都要吞下十幾粒各種各樣的藥丸,常常塞住,痛苦不堪?墒遣怀裕砩暇鸵@兒痛,那兒疼的,日子也過不安耽。
如果說老年低保戶家庭本來的消費開支就不大,那么對于有孩子的低保戶家庭,漲價就更像是當頭棒喝。李浩一家住在南京夫子廟社區,5年前他和妻子雙雙下崗失業,夫妻倆只好打零工賺錢維持生計。現在每月200多元的低保金加上平時打工賺的錢,一家每月有六七百元的收入。
兒子上初中,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給他吃好了,他和妻子都怕耽誤孩子身體發育,只好從牙縫里省出錢花在孩子身上。可漲價后,本來5元錢至少能夠買七八兩肉,現在卻只能夠買5兩。“孩子還小,不懂事,當然是希望頓頓都有葷菜吃了,可是以我們家的條件根本滿足不了他。”李浩去菜場買菜,要下幾次決心,才能狠狠心買上一斤肉,回來讓妻子分成兩份,當天中午先拿出一份,和土豆或是蘿卜炒上一份葷菜全讓兒子吃,他和妻子就光吃素的。另外一份放冰箱里冷凍著,等兒子急得又要吃肉了,再拿出來炒給兒子吃。
考慮到物價持續上漲,各地政府近期也對低保戶家庭發放了漲價補貼,少則十幾二十元,多則上百元。這些補貼不同程度地緩解了低保戶家庭的生活困境。
農民工:身負重擔的我們不堪一擊
農民工是一批特殊人群,他們既是農民又是工人,既屬于農村又屬于城市,這樣兩難的身份,讓他們必然處于極為尷尬的境地,每個農民工的身后,都代表著一個分離的家庭,物價上漲,對于他們來說有著比其他人更為復雜的影響。
正在給上海某小區進行“平改坡”建設的農民工小徐,30出頭,和妻子雙雙外出打工,湖北老家留著兩位老人和兒子,是一個典型的外出打工家庭。
小徐是油漆工,跟著包工頭走南闖北,工資按天算,干一天50元錢,里面還包括吃飯補貼7元錢,如果自己開伙,就得把吃飯補貼扣除,一天只有43元錢。小徐的收入完全取決于包工頭的本事,拉得來項目,就忙忙碌碌每月拿個千把來塊,遇到光景不好,幾個月沒事干的日子也是常有的。相比之下,小徐老婆的工資就穩定許多,老婆在市郊一個飯館打工,在那里租了個房子住,一個月工資不多不少800元。8月份,小徐拿了900元工資,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總共1700元。
早上6點開工,中午休息一個半小時,接著干到下午6點,小徐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記者去采訪的時候,正遇上小徐燒晚飯,小徐不搭伙吃飯,南方菜太甜,實在吃不習慣,就天天自己買菜做飯。只見斑駁的木桌子上,一個手掌大小的電飯煲正滋滋地冒著熱氣。記者聞到了一股飯香,卻沒聞到什么菜味,環顧四周,只在桌腳下發現了兩把裝在塑料袋里的白菜。
“你以為我們天天吃什么啊,現在物價漲得那么厲害,肉是從來不碰的,這邊饅頭都要6毛一個,青菜也要2.5元,我就天天買兩斤白菜,當一天的菜吃了。”小徐無奈地說。漲價之后,小徐一家光用在吃飯上的錢就多了100元左右,買的菜花樣更少了,分量也更輕了。“本來生活拮據的時候,還能買點便宜的方便面熬段時間,可是現在最普通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面也從1.5元漲到2元了,這樣下去,我們連方便面也吃不起了。”
每個外出打工者身上都有著沉甸甸的家庭負擔,他們背負著全家的希望,來到陌生的城市努力奮斗,希冀改變自己貧窮的命運。小徐和老婆是家里的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歲已大,全靠他們每月寄回家的錢維持生活,老父親身體不好,小徐也得經常抽空回去照顧,還得帶上更多的錢給父親看病吃藥。兒子今年剛上初中,眼看著學費又貴了不少,以后有能力還要支持他上大學。家鄉的侄兒、侄女將要結婚,小徐當然也得應酬。而且小徐在家里是兒子,又是出來“混”的人,家鄉人都覺得他本事大,有什么事都指著他出面,這人情都得花錢啊!
和小徐同在一個工地打工的阿強還沒結婚,為了攢錢回家蓋房子,將來能娶到媳婦,阿強生活得特別節省,每天自己做飯吃,偶爾在下了夜班后買包方便面當宵夜,一切都是為了省錢,他的目標是將每月的生活費用控制在300元以內,今年他發現,300元已經過不了日子了。“而且我的父母現在還住在三四十年的老房子里,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眼看著寄回去的錢越來越少,阿強的眼眶紅紅的。
農民工復雜的身份,讓他們成為了城市中最脆弱的群體。雖然日夜工作在城市,但他們似乎并不屬于這里。當城里人的權利意識普遍增強,對諸如養老金、住房公積金的“待遇”越來越重視時,在城里從事著最苦最累活兒的農民工卻離“待遇”這兩個字還很遠很遠。調查顯示,97.7%的雇主沒有為農民工辦理養老金、住房公積金和醫療保險金,93.4%的沒有給他們辦理工傷保險,86.3%的單位沒有為他們做過定期健康檢查。生病后需要醫治時,醫藥費幾乎全部由農民工自己來承受。
在很多人眼里,農民工與城里人相比是外來人,與老板相比是窮苦人,與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比是無知人。他們身上肩負著沉重的責任和生活的寄托,本來就高額的物價,一旦上漲,毫無保障和基礎的他們無疑是最不堪一擊的弱勢群體。
·物價上漲背景下的民生報告:農民工不堪一擊
2008-03-11 14:57 新浪網 admin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渣打銀行中期財報
- 2月最低工資標準深圳最高 小時工資標準北京最
- 3中央部門三公經費數據被指過于簡略 百姓難看
- 4多家上市公司發聲明撇清高鐵事故干系
- 5銀監會公布“三公經費” 去年公車支出超2.3億
- 6北京居民加薪方案近期出臺 擬建“價格調節基
- 7"亢奮"CPI下的中國百姓民生經 吝嗇
- 8肉價飆升為哪般? 今春仔豬疫情造就“豬瘋狂
- 9中央部門接待費排行:住建部26萬 中科院9995萬
- 10水利部公車花費接近1億 稱由工作性質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