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3日電(李季 張志剛)從“炫富”教授稱“全心投入教學是毀滅”,到性學女博士找工作屢次受挫;從“戀愛實名制”校規,到校領導MV走紅網絡,今年上半年,發生在校園之內的爭議事件可謂層出不窮。這些“不尋!笔录宋矍蛑,也從不同側面展現出校園文化的多元一面,更折射出中國教育面臨的一些深層問題。
教授雷人言論頻出 教學功利化傾向引爭議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董藩在微博上說,他對他帶的研究生提出了這樣的要求,“當你40歲時,沒有4000萬身價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的學生”。
無獨有偶,云南大學副教授尹曉冰開50多萬元的寶馬上課、有七八個手機號碼、是3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在一次全國性的研討會上,他“善意地提醒”大家稱:大學教師全心投入教學是一種照亮別人的自我毀滅。
兩位教授的“雷人”言論前后相繼,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引發公眾大規模炮轟。媒體評論稱,在市場大潮的沖擊下,很多教授再也坐不住冷板凳,耐不住寂寞,而是一味迎合學術造假、課題蒙混、敷衍授課、熱衷走穴等追名逐利行為,以致在“拜金”的道路上走火入魔,成為當前師道尊嚴不斷喪失的一大根源。
事實上,教師身份及職責錯位的現象在今天似乎“屢見不鮮”:知名教授親自給本科生上課反而成了“新聞”;大學教師忙于論文、課題、項目、走穴……上課反倒成了“打醬油”。教授、導師被冠上了“老板”的帽子,就是這一情況的真實寫照。
誠然,無論是董藩還是尹曉冰,他們的“雷語”都有其自身的認識問題,并不能代表“高校教學氛圍已經功利化”,他們只是中國大學教師中的小眾,而真正潛心教學、將傳道授業解惑作為其本職的教師也大有人在。
有網友認為,不妨將教授的話語看作是對當前高校評價體系的另類控訴,這其中傳遞給公眾一個信號:“當學者被異化,危害的將不僅僅是學術和學術共同體內部,而且會毒害整個社會。”
“校領導超猛MV”爆紅 跑調跑出大學領導新形象
近日,一則名為“南昌大學校領導超猛MV”的視頻在網上爆熱。視頻中,南昌大學的校領導班子成員戴著耳機、站在麥克風前,演唱歌曲《心手相連》,他們投入的表情、不時出現的跑調,成為視頻被頻繁點擊、轉發的緣由和網民熱議的焦點。
雖然有少數網友認為,校領導集體唱流行歌且跑調有損形象,但更多的網友則認為,校領導的MV“很萌很真實”,拉近了高校領導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視頻還激發了一些網友對自己大學時代領導的回憶。網友lucifer說,從沒近距離見過當年自己大學的校長,唯一的印象就是遠遠看到主席臺上坐了一排校領導?戳诉@段視頻,覺得很親切,領導們真實不造作。
近幾年,關于高校領導的個性化舉動屢屢引發網民關注,甚至成為社會熱點話題。早在2008年新年之際,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在學校的新年狂歡夜活動中演唱了一首流行歌曲《隱形的翅膀》,他也因此成為“網絡紅人”;在華中科技大學去年的本科生畢業典禮上,校長李培根把“打醬油、俯臥撐”等網絡熱詞貫穿在自己整個典禮致辭里。16分鐘的致辭在網上瘋傳,“根叔”也因此被網友評為“最感動最性情”的大學校長。
越來越多的校領導開始顯示出其“親民”的一面,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讓人欣慰的趨勢。有學者分析稱,高校領導們的個性舉動,是社會的一種進步。高校要實現“去行政化”,首先就應該從高校領導轉變刻板形象開始,這不僅能拉近校領導與師生的距離,也是當前實現社會管理創新的有益之舉。
去年年初,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與科教文衛體界代表座談時說:“一所好的大學,在于有自己獨特的靈魂,這就是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學。”大學有沒有獨特靈魂,校領導是一大關鍵,這些敢于展示五音不全的校領導們,讓大家看到了這樣的希望。
“性學”女碩士找工作屢碰壁 期待“性教育”理性回歸
彭露露是華中師大生科院“人類性學”專業方向研三學生。她的求職經歷近日也引發了較多的關注。因其專業的“罕見”,許多中小學均表示,高度認可她學的專業,但學校并不需要這樣的專職老師。
彭露露的導師彭曉輝副教授在其結業點評中寫道:該生已經具備了在高校獨立開設“性學”課程的能力。然而,目前國內高校引進人才大多需博士,而且目前大部分高校也沒有開設性學課程,原本想繼承導師衣缽的她,又不得不放棄。彭露露說,曾經做了許多份簡歷,但現在根本不想投。
網絡上針對“性學女碩士找工作”事件的評論可謂喜憂參半。有網友毫不客氣地指出,家長不會愿意讓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上彭露露的課;年輕女教師對孩子講“性”,甚至存在讓孩子陷入對女教師戀情的風險;也有人認為,“彭露露們”研究的東西肯定是有價值的,但是在就業市場上暫時還不具有競爭力,可以說是黎明前的黑暗。
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要求,從小學5、6年級起,學生將接觸到有關青春發育期的相關健康衛生知識。高中階段的健康教育課程,還將涉及避免婚前性行為等部分內容?涩F實中,課程的重視程度,專業教師的匱乏,以及后期考核的缺位,無不讓這一規定落實大打折扣。
有評論稱,“性學”女碩士求職屢碰壁,不僅說明社會對于“性學”認識仍存在諸多誤區,更凸顯出就業方面“性學”仍被邊緣化的制度設置。性教育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一方面也是社會、學校的重要工作。在家庭教育普遍不足的當下,呼吁和期待從制度層面讓“性學”理性回歸。
而關于彭露露的最新消息是,在經歷找工作的一路坎坷后,她已經在南方某高校當上性教育老師,并開設了性教育公共課。
高校 “戀愛實名制”引爭議 凸顯校園管理無奈
今年3月,網友發貼爆料稱,福州大學部分院系實行“戀愛實名制登記”要求學生們做到“誰戀愛,誰登記;誰表白,誰負責”,并且還貼出了“戀愛調查表格”的照片。
據悉,此前該校一名女生因失戀做出極端的舉動,為避免再發生這類事情,福州大學加強了對學生戀愛觀的教育,部分院系更是實行“戀愛實名制登記”,但并沒有在全校推行。盡管學校很快叫停了此做法,仍然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的爭議。
該校一學生稱,大多數同學覺得學校這樣做是為了學生好,所以學生一般都很配合。也有不少學子直言不諱地表示,“學生戀愛是個人隱私,學校應該尊重學生的隱私權,學校調查學生是否戀愛不妥。”
在這之前,類似這樣有爭議的校園管理規定還有很多,重慶師范大學規定,“發現當二奶、搞一夜情的將開除學籍”;重慶藝術學校舞蹈系規定,學生長胖一斤罰款50元;南京某初中規定,學生周末在家不準看湖南衛視等。
福州大學一名老師表示,學校采取一些措施加強學生人生觀、戀愛觀、人生挫折的教育也是必要且必須的。“戀愛實名登記”可以說是無奈的辦法。有評論指出,當下很多教育問題的對策雖然不一定都合理,在實質上也多是對學生的愛護,我們應該包容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