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凌晨4時,一輛從山東省威海市開往湖南省長沙市的雙層臥鋪大客車,載著47名乘客,在行至河南省信陽市境內京港澳高速938公里處時,車輛后部突然起火。事故目前造成41人死亡、6人受傷。專家初步判斷,車上帶有易燃易爆物品。
一輛核載35人的客車,怎么搭載了47名乘客?如果火災確系由易燃易爆物品引起,進站安檢是否形同虛設?客車起火事件引起了社會極大關注,公眾在哀悼逝者的同時,將更多的目光瞄準了這次事故背后的種種管理漏洞。
逃生安全知識有待明示
設有逃生通道、安全錘的車輛起火后,為何仍造成如此慘重的傷亡?
“這種重大的公共交通安全事故以前也發生過,尤其是2009年的成都公交車燃燒事件發生后,不少人爭相去買安全錘。”在北京某行政機關從事安全防衛工作的張紅華對《法制日報》記者說,從應急逃生的角度說,此次客車起火事故與成都的公交車燃燒事故有個共同點,就是應急逃生工具及相關渠道都沒有被很好利用。
“雙層的臥鋪客車都配有安全錘、安全窗,所有的邊窗敲碎之后都可以逃生。”失事客車的銷售客服人員說。
但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人對車輛安全錘、安全窗的作用并不了解。在北京某咨詢公司從事營銷咨詢工作的王顯明經常乘坐長途客車往返各地,他告訴記者,包括他自己在內,不少乘客對安全錘放在哪兒、遇到緊急事故時怎么逃生等問題都不清楚。
“如果乘坐飛機,在起飛前都會播放一段介紹緊急逃生的視頻,但這種介紹在客車上很少見。在成都公交車燃燒事故發生后,社會上曾一度非常重視逃生知識,但過了一段時間后,就沒多少人關注了。”王顯明說。
“在安全防范方面,的確應該先告知乘客,因為這實際上是給人一種安全意識。”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交通安全教研室副主任丁立民說,應該規定乘務員向乘客講一些安全須知,比如怎么使用安全錘等。
但是,記者了解到,在發生于凌晨且迅速蔓延的大火面前,即使公眾的乘車安全意識有所增強,可能也很難迅速作出反應。
事故中被輕度燒傷的丁清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當時他正在迷迷糊糊睡覺時,突然聽到“砰”的一聲,一個火球從上面掉下來向他撲去,他迅速起身就跑,瞎摸著不知道是從門口還是從前面跑了出來。他出來后,火勢迅速蔓延,燒得非常大,“里面只有一聲尖叫聲,也不知道是誰的聲音,車里面地板是紅火,頂上是黑煙。”
站外拉客存安全隱患
從生還者的口中可以感覺到,由于當時火勢蔓延很快,很多人根本來不及逃出。《法制日報》記者采訪發現,相對于公眾的安全意識來說,車輛運營管理的疏漏之處更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根據專家的初步判斷,失事車輛上可能有易燃易爆物品。而失事客車的司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猜測可能有名旅客帶了易燃易爆物上車,把易燃易爆物放到車后面。
有公眾質疑,易燃易爆物品是怎樣通過車站安檢的?
據了解,事發客車雖屬于威海市交通運輸集團,但該集團通過媒體證實,這輛車是被個人承包的。而且,這輛車并不是從車站開出的。其中原因何在?
威海汽車站客運辦公室劉主任介紹,這輛車20日晚到達威海。如果乘客在沿途全部下車,車輛不需進站,可返回各自所屬公司進行保養、檢修。
按威海汽車站的發車時刻表,威海至長沙的客車是在每日9時45分發出,但該車21日上午沒有從車站發出。“至于為什么不從車站發車,具體原因不清楚,我們還想等這輛車回來后調查一下。”劉主任說,在22日中午,她得知了這輛車在河南信陽起火的消息。
按照規定,在威海汽車站購買長途車票必須刷身份證。劉主任說,21日威海汽車站沒有售出一張發往長沙的車票,“平時在威海站上車的乘客也不多,也就三四個人。”
威海汽車站的劉主任說,該車運營線路全程1900公里,運行時間在25小時左右,沿最近的一條線路行駛也要經過十多個縣市。車上乘客應該是沿途拉的。
威海汽車站劉主任的說法無疑說明,對私人承包車輛的管理,還存在疏漏之處。
如何監管私人承包運輸車輛?丁立民認為,其中存在監管難的問題,“如何進行有效監管還需要探討,且對于路上停車拉客等問題也應當敦促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
“客車中途停車拉客是常有的事情,尤其在高速公路上。雖然此類行為是被明令禁止的,但還是有很多客車會中途停下來拉客人。”王顯明說,在中途上車的客人沒有經過安檢,這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從目前的制度看,只在車站進行安全檢查,如果有帶著危險品的乘客半路上車,就很難查出來。”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學院政法系主任張柱庭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對于半路上車問題,目前只能在制度上強調進站上車,半路不能上人。
記者了解到,在此次事故發生后,一些地方的交運集團已經出臺緊急通知,要求所有駕乘人員對中途上車人員的行李,必須進行開包檢查,違規物品一律禁止帶上車。
“如果每個車站都進行安檢不太現實,要避免所有事故的發生也不太現實。我們強調應當加大對安檢的監管力度和相關處罰力度。”丁立民說。
超載痼疾何以難根治
受傷的丁清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們一行6人是從菏澤上車的,上車時車上的座位已經坐滿了,他和朋友的孩子就只能躺在過道里,其余人也都各自找地方躺下。
超載,也是此次起火事故暴露出來的安全隱患。《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客車超載現象目前在我國很多地方都存在。
“我坐過一次車,過道里都坐滿了人。到了查超載的地方,由于時間比較晚,查超的人也不在,汽車就那樣過去了。司機說,平時查的時候一般也是遠觀,因為都是‘熟人’。”王顯明對記者說。
一名長期跑湖北至北京長途運輸的劉姓司機告訴記者,目前出現超載的原因,一是由于國內交通在整體上是人多車少,客流存在季節性分布情況,存在供需矛盾。其次在于交通監管力度不夠。管理人員平時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且即使查到了,也是罰款了事。由于不能設置線路隨機查超,都是定點查,這就給司機以可乘之機。第三,現在很多客車都是私人掛靠客運公司的,司機為了盡可能多拉多掙,就想辦法超員。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合理分配運力、合理布局。另外,這種運營模式有必要改善。”丁立民說,事故頻發暴露出人為疏忽亟待引起重視。現在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檢查,但其中不少都是應付式的。把安全責任落到實處,不是一句空話,要加強責任意識,并建立一套激勵機制,細化責任,重視每一個環節。
本報記者任雪
本報實習生嚴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