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州世紀廣場,一兒童點燃蠟燭。緬懷追尾事故中的遇難者,為傷者祈福
新華社三問溫州動車追尾事故 乘客生命不能白白消失
追尾!這本應局限于汽車行駛中的事故,竟然不可思議地在身形龐大、技術先進的兩列動車上發生了。
這起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乘客生命不能白白消失,人們衷心希望,事故原因能早日查明,引以為戒。
追問一:行車安全系統為何失效?
(按照列車運行常識,無論是一般電力機車,還是高端動車,都裝載有防止相撞和追尾的安全閉塞系統。)
“這次追尾事故令我疑惑不解!”D301次列車乘客李妍婷說。進入溫州永嘉站前,列車時速大約不到100公里,當時已晚點25分鐘左右。D301次在永嘉站本不停靠,但這趟列車卻在此停留了幾分鐘。20時24分許,列車重新啟動,車速快了不少。
此刻,另一輛D3115次動車正在前方不遠處行駛,且車速明顯慢于D301次,兩車距離在危險地縮短。
網友“希希宋”當時坐在D3115次動車15車廂。她微博回憶說,“19時50分左右列車停站在永嘉站,列車員告訴大家是因為天氣關系。”20時15分許,列車駛出永嘉站,但車速較慢。
20時38分,D301次高速撞上前車。D301次列車4節車廂墜落橋下,其中1節車廂懸空,猶如一個巨大驚嘆號!
按照列車運行常識,無論是一般電力機車,還是高端動車,都裝載有防止相撞和追尾的安全閉塞系統。這套系統可以有效測定列車速度,對位置進行定位。但是這套至關重要的行車安全系統卻在最關鍵時刻失效了,這是為何?“按照正常的情況,列車不應該發生這樣的追尾……”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說:“國務院已經成立事故調查組。”
追問二:列車調度管理是否到位?
(像防止追尾,別說是動車,就算是普通列車,也會有極為嚴格的安全操作、調度指揮規范。)
在安全生產專家和鐵路人士看來,列車追尾是很荒唐的事,其中人為、管理因素不容忽視。“即使列車信號失靈了,電話總能溝通吧?咋能撞上呢?”不少乘客這樣發問。
列車剎車距離至少以數公里計,防止追尾不可能憑司機目測。列車行進中,不僅有一套行車控制系統,更重要的是還要聽從調度中心指令。“任何一起事故必定破壞了種種制約原則才導致而成。”清華大學教授陳國權說。2008年4月28日發生的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中,兩列火車相撞的原因正是源于內部管理混亂。
事故發生的甬溫線調度管理歸上海鐵路局管控,而從北京南開往福州的D301次列車是7月1日鐵路調圖后剛剛開通,其在京滬段走京滬高鐵鐵路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鐵路業內人士說:“其實近來頻頻雷擊事件導致列車晚點,本就應該引起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據兩車乘客回憶,撞擊時,前車D3115次動車時速大約20公里,而后車D301次動車時速則在100公里上下。如果調度正確,且兩車駛出永嘉站時間相差約10分鐘,后面車應有充分時間停車,這起事故應涉及到信號系統和調度管理系統等方面問題。
目前,動車的“黑匣子”已經找到,數據調查正在進行中。
追問三: 平安能否不用鮮血來換?
(如果動車有安全帶,傷亡可以減少一大半,很多受害者都是被甩離座位撞到硬物后受傷。)
鐵道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起事故,鐵路部門將深入調查分析,查明原因。
不少乘客反映說,事故暴露出的一些細節問題應引起重視。比如,目前動車座位沒有安全帶,導致一些乘客碰撞受傷;事故發生后,動車包廂門打不開,玻璃敲不碎;車廂內也缺少救生錘;乘客逃離列車后,高架橋軌道兩側本可作為逃生通道,但失修嚴重,增加逃離難度……
乘客劉義鑫說,列車出事后,好不容易找到救生錘,但是三個人輪流砸玻璃,還是砸不開。“后來聽人說,砸窗有很多技巧,但當時慌亂一團,誰會去琢磨?”
溫州康寧醫院參與救護的醫務人員說,如果動車有安全帶,傷亡可以減少一大半,因為很多受害者都是被甩離座位撞到硬物后,頭部、胸部、腰部受傷所致。
這是一起不該發生的事故,遇難乘客的血不能白流,這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