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朱建華)“親,包郵哦”、“親,快去搶購哦”……武漢高校和中學今年在給考生發放錄取通知書時,同在微博上趕潮流把學生稱為“親”。昨日,這一賣萌行為在網友中引發熱議。
伴隨著“淘寶體”這一網絡文體流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武漢市第二中學等院校的微博上,在發布錄取通知等招錄信息時,直接以“親”稱學生。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在官方微博上說:“通知書全面投遞,包郵哦!親!記得9月3日至4日相約南湖之畔哦!最最重要的是記得好評哦!親!”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則在官方微博上稱:“普通文理入學通知書已經發貨。親,您要注意查收哦,包EMS(郵政特快專遞服務)哦。”
在武漢高校用“淘寶體”和新生拉關系的同時,武漢的中學也用起“淘寶體”與畢業生“套近乎”。武漢市第二中學在用微博發布信息時提醒說:“親,通知書和檔案不包郵哦,在二樓領取哦!黨團員關系不包郵哦,到一樓團委領取哦!親,記得帶身份證和高考準考證哦!”
“怎么就這么短啊,多一點點話語更好”、“有點模仿的意味”……針對熱議,“80后”女作家、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教師鄒超穎認為,學校能用親切的網絡語言迎來送往是一件好事。學校或教師并不需要板起臉來說話。與時俱進和學生們溝通交流,學校愉快,學生也愉快并會感到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