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新生報到日是學校里最熱鬧的一天。昨天,北大校園迎接7682名新生報到,其中本科生3164名,研究生4518名,上任不到一周的北大黨委書記朱善璐在報到現場看望新生。據了解,今年有600多位新生走“綠色通道”入學,他們中最困難的39名新生在報到現場領到了免費筆記本電腦。
新書記現場加入領航隊伍
北大的迎新場所是在百周年講堂門口的南北向主干道,就是這百余米的迎新道路,朱善璐從早上8點走到10點多才走完。每個學院的報到點他都會一一駐足,和師生了解情況。
看見校園里穿著志愿者服裝的迎新老生,朱善璐想起了自己當年作為學長迎新的事,“現在北京舞蹈學院的書記王傳亮,那就是我迎接進學校的啊。”
從去年開始,北大開展領航計劃,即邀請知名學者、社會企業家作為領航老師,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指導。校長周其鳳就從去年開始成為領航老師,他通過面談、電話、郵件等方式,細致指導了化學學院一名2010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幫助這名學生在課程學習、思想道德、實踐能力等方面進步。
昨天,北大資助中心主任楊愛民邀請朱善璐成為領航老師,朱善璐當場填寫了領航老師的表格,并與哲學系新生羅雙雙“結對子”,同樣是北大哲學系畢業的朱善璐感嘆:“緣分啊。”
貧困生禮包含手機健身卡
昨天,朱善璐來到綠色通道給貧困學生發生活禮包。朱善璐打開給貧困學生的愛心禮包,翻著其中的洗衣粉、上網卡等,稱贊老師“把工作做得細想得好”。朱善璐鼓勵貧困學生:“能不能成才和家庭是否富裕無關,來到北大就是一律平等的。”他叮囑老師一定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有學生是因為經濟困難而輟學,那就是學校的恥辱。
今年北大發放的愛心禮包總價值近260萬元,除了基本生活用品包括手機、棉被、衣服、書包、化妝品、健身卡、校內上網卡外,還有電影兌換券、中秋月餅、愛心書籍等滿足新生文化生活的物品。此外,39名特別貧困的新生現場領到了免費筆記本電腦。
學生資助中心主任楊愛民介紹,現場到綠色通道辦理學費貸款的學生人數比去年有所減少,并不是意味貧困生人數減少,而是因為很多學生提前在生源地領取了資金補貼或者辦理了貸款,所以報到當天就直接到綠色通道登記領取禮包。
為貧困生定個性成長計劃
據了解,北大今年的貧困新生,不僅能得到一份大禮包,還能得到一個為他們每個人量身定做的綠色成長計劃。朱善璐表示,從某種方面來說,心理、精神和能力上的幫助,比物質的幫助更有價值。“隨著國家對貧困生政策的完善,現在要更重視他們的心靈、精神、性格和能力培養。”
在去年領航計劃的基礎上,今年要將主要面向災區貧困學生的領航計劃擴展到革命老區,受益100多名學生。楊愛民介紹,除了學校的老師,她也希望能有社會的愛心人士報名給這些學生予以精神層面的幫助和指導。
每個貧困新生都有一個綠色成長計劃的表格,他們可填寫需要培訓的項目,比如有就業指導、外語培訓等十多項,然后由專家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評估,為其設計適合的成才方案。
楊愛民介紹,目前北大致力在困難學生中推廣普通話、英語和計算機的培訓。
-熱點回應
寒門出才子 并未改變
最近大學中農村生源學生下降的問題引起媒體關注。剛剛上任的朱善璐面對“寒門是否不再出才子”的問題時,自稱如今是個“新兵”還不了解具體的比例數據。但他認為,這個比例不應該減少,國家向中西部和貧困地區傾斜的政策也沒有變。他認為所有成才都需要經歷磨練,所以他相信寒門依舊出才子,“反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培養成才需要多加注意,這是一個新的課題。”本報記者 周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