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園貴、入園難”也是打工子弟面臨的難題。隨著京城24所打工子弟學校被關閉,這些學校的“學前班”同時停辦,到了上學年齡的孩子,政府安排分流,沒到上學年齡的孩子,只得自謀出路,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流向未獲注冊的“黑幼兒園”。相對朝陽和海淀對“黑園”的溫和,大興在舊宮火災后將實施更為嚴厲的措施,擬取締數百家“黑園”,西紅門鎮就有25所幼兒園被責令關停,上萬名孩子受到影響。
>>“黑班”
無處安置的學前班
年滿6周歲的孩子都領到分流通知單,但“不到上學年齡,你們自己想辦法吧!”
26日下午,4歲的張瑞跟著爸爸張彥兵到朝陽區希望之星學校退學費,其他年滿6周歲的孩子都領到分流通知單,能就近安置,他卻沒有。
“不到上學年齡,你們自己想辦法吧!”聽到這句話,張彥兵著急了,夫妻倆從早到晚打工,哪有時間帶孩子?
相比幼兒園,打工子弟學校的學前班收費低,還提前教授部分一年級課程,受家長歡迎。朝陽區將臺鄉3所被關閉的打工子弟學校均設有學前班,學生總計三百余人,但在分流學校報名點的名冊上,僅120人可就讀一年級,剩余學齡前兒童沒了著落。
周末兩天,張彥兵帶孩子四處打聽,輾轉附近數家所謂的“黑幼兒園”,“有的設施不錯,但一個月要交上千塊,便宜的也有每月三四百,但看著破舊,讓人不放心”。
幾經猶豫,張彥兵在離家不遠的紅色搖籃幼兒園給孩子報了名,每月700元學費,一學期三千,比學前班的費用貴兩倍。
同在希望之星上學前班的李妞妞卻面臨失學。母親馬為珍原先在學校做飯,學校關閉后,她失了業,難以負擔女兒的幼托費用。
“家里還有上小學的兒子,爺爺奶奶看著,老人年紀大了,如果再把女兒送回去,怕照顧不了”,她考慮帶孩子一起離京返鄉,又下不了決心。
學校關停后針對學前兒童有無針對性的安置措施,“你提的問題我都不想回答”。
明天就是9月1日,已被責令關閉的朝陽區東壩實驗學校仍在堅持,但在學校門前立的牌子上寫著東壩鄉的通知:“請在此學校上學的學生(包括學前班)盡快到西北門村委會進行登記,區教委將妥善安置您的孩子入學,確保學生9月1日正常上學。”
馮昌英帶5歲半的女兒在村委會做了登記,被告知回家等電話。可幾天過去,眼看就要開學,卻依然沒有消息。
“博雅學校和安民學校都去看過了,沒有學前班”,馮昌英說,身邊老鄉的孩子,小點的在家待著,大點的送回老家,或送到“黑幼兒園”。“有的孩子都6歲了,還在上托兒所”。馮昌英不想這樣,“托兒所什么都學不到,就是幫著帶孩子,學費還高。”
到底有多少學齡前兒童在這次關停大潮中被“遺忘”?記者致電朝陽區東八間房村委會,詢問村里流動人口中有多少學齡前兒童,學校關停后有無針對性的安置措施,相關領域負責人王敏以“你提的問題我都不想回答”為由拒絕采訪。
海淀被關閉的打工子弟學校也面臨相同情況。據綠園小學校長介紹,學校原有兩個學前班共160余人,近90人不夠歲數,不在分流學生之列,成了“棄兒”,大都流向附近的“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