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夕,記者從市教科院普教所獲悉,來自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俞曉歆等人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學生更愿意向“80后”教師傾訴內心。這項研究獲得有效問卷520份,同時還對本市13所中學63名“80后”教師與14所中學50名“70后”教師進行了調查問卷。
在“最愿意與誰交流”一項問題上,參與調研的500多名中學生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要好的同學或朋友,其次是父母,再次是“80后”教師和“70后”教師。相比“70后”以及其他年齡階段的老師,中學生更愿意向“80后”教師傾訴內心。很多 “80后”教師是獨生子女,他們與同為獨生子女的“90后”學生在家庭關系、人際交往等方面都比非獨生子女的“70后”更有共同語言。
在調研中,分別有 56.7% 、24.4%的中學生覺得自己與“80后”、“70后”教師之間的關系是“課上是師生,課后是朋友”,也正是這一原因,中學生更愿意主動與“80后”教師交流。中學生眼中的“80后”、“70后”教師形象又是怎樣的?調查顯示,“80后”教師被中學生看作是“朋友”或“大哥哥大姐姐”的比例明顯高于“70后教師”,而在中學生心目中,更多將“70后”教師看作“教育者”或“人生導師”。可見,“80后”教師更能與學生打成一片,尤其體現在課余時間,更多 “80后”教師會與孩子們一起活動。而在學業與人生指導方面,中學生及其家長都更看好“70后”教師。(錢鈺 新聞晚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