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小朋友都在準備上幼兒園了,我什么時候去呀?”每當圓圓(化名)問起這句話,媽媽都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因為圓圓攜帶乙肝病毒,媽媽詢問了十多家幼兒園,得到的都是拒收的答復。
進入9月,各地幼兒園陸續迎來了新生。然而,一些像圓圓這樣的孩子卻“不受歡迎”。今天,一家反歧視公益機構發布《2011幼兒園乙肝歧視調查報告》。該調查通過對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4萬家幼兒園進行抽樣調查,發現超過六成的幼兒園在兒童入園體檢時違反規定查驗乙肝,超過三成的幼兒園拒絕乙肝病毒攜帶兒童入園。
“孩子進不了幼兒園,對孩子的心靈傷害非常嚴重。每次帶著孩子路過幼兒園的門口時,看到孩子望著別的小朋友一起嬉戲玩耍時那種眼巴巴的神情,聽到孩子說‘媽媽,我想進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我的心就像被刀剜一樣”。來自山東的“乙肝媽媽”李華(化名)對中國青年報記者無奈地說道。
2008年3月4日,12名乙肝兒童媽媽致信全國婦聯,講述了乙肝兒童入園難的情況,李華就是其中之一。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媒體報道此事后,引起相關部門關注。2010年2月1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衛生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通知》,其中明確禁止幼兒園拒收乙肝兒童、禁止在入園體檢中檢測乙肝病毒標志物。
然而,調查發現,禁查乙肝的規定出臺一年多了,“乙肝寶寶”入園難的現象仍很普遍。一家反歧視公益機構在全國抽樣調查發現,有63%的幼兒園的入園體檢要查乙肝項目,32%的幼兒園明確拒絕乙肝寶寶入園,9%的幼兒園表示“不清楚是否接收”,14%的幼兒園表示“由醫生決定是否接收”,合計55%的幼兒園持否定和含糊態度。
長期致力于消除乙肝歧視的北京瑞風律師事務所著名公益律師李方平表示,“違規成本低、維權成本高”是導致政府反歧視政策執行不力的癥結。“對于違規者,其面臨的處罰往往只是‘批評教育’、‘責令整改’,而受害者進行維權卻要面臨‘投訴難、立案難、舉證難、勝訴難、賠償低’的現實,還要冒著隱私被曝光的風險。”
遺憾的是,相關部門對這種違規現象并不重視。調查人員曾在4個不同省市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書面舉報當地幼兒園違規進行乙肝檢測,只有一地回信稱對體檢機構和教育局分管負責人進行了處理,其他三次舉報則一直杳無音信。
李方平說,“要使反歧視的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必須要提高企業、教育機構、體檢機構的違法、違規成本,降低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維權成本!”
報告建議,各級教育、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該在幼兒園報名、體檢、入園的季節開展對國務院三部門《通知》的傳達和宣講,并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對違規的幼兒園和體檢機構依法予以嚴厲處罰;加強對體檢機構的監管,截斷乙肝歧視的源頭;開展更多的科普宣傳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對乙肝的正確認知,消除對乙肝的誤解和過度恐懼。
據了解,這份調查報告已于今天上午寄往教育部和衛生部。 本報記者 王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