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國家多次出臺相關規定監管教輔亂象。但是在有些地方,教輔亂象不僅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一些本該負有一些監管職責的地方教育部門,反而成了違規的主體。2011年9月1日播出的央視《焦點訪談》對此給予了關注,以下為節目實錄:
教輔:擋不住的負擔
演播室主持人 張羽:

今天是全國大部分中小學開學的日子,新學期就要發新書,而在一些中小學學生們的書包里不僅有了新課本,還要裝進不少教材以外的學習輔導資料,也就是俗稱的教輔書。這些教輔書數量多、價格高,不僅讓家長們增加了經濟負擔,也更加重了孩子們的課業負擔,家長和學生都有怨言,可又都不得不買,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解說:
8月底,臨近中小學開學,各個學校都在準備新學期需要的教材。在安徽省滁州市二中,記者看到一些人正忙著從一輛新華書店的貨車上卸貨,搬運下來是中學六個年級的各科教材。而和教材一起被搬運下來的還有不少基礎訓練、同步作業等學習材料,這些都是配合教學使用的圖書,按照規定是嚴禁向學生搭配銷售的。那么,這些教輔書為什么會和教材一起被統一送到學校呢?
記者:
那這教輔書都是統一發的話,人手一冊還是?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學老師:
人手一冊。
記者:
人手一冊。那學生要是不買行不行呢?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學老師:
那不買怎么行呢?
記者:
那選(訂)什么教輔書,不是學生自己訂的?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學老師:
不是,哪是學生訂的,老師訂的。
記者:
老師自己訂的。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學老師:
那學生能自己訂?那還要老師干什么呢?
解說:
在滁州市四中的一個公告欄里,張貼著學生一學期需要交納的各項費用,其中七年級的教材費是101塊5毛,而教輔材料費則233塊,是教材費的兩倍多;九年級的教材費只有59塊5毛,但教輔材料費則高達307塊,是教材費的5倍多。
在公告欄里還明確指出這些教輔材料是由學生自主購買,但家長真的會自愿多掏這么多錢來買這些教輔嗎?
學生家長:
那肯定要必須交。
記者:
不交會怎么樣呢?
學生家長:
不交那學就不給你上。
記者:
什么?
學生家長:
不交費肯定不行。
解說:
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不管愿不愿意,這些教輔材料不買還真不行,因為老師會按照這些材料來布置作業。
學生家長2:
數學你沒有練習冊你怎么做作業呢?
解說:
記者在滁州市實驗中學和第三、四、五中學以及解放小學都發現了學校強制搭售教輔的現象。
而在福建漳州市第九中學,記者也看到了同樣的景象。在當地新華書店運送來的教材中,夾帶著一套叫《創新優化學習》的叢書,有語文、數學、物理等不同學科。這是漳州市新華書店給漳州九中的一張發貨清單,上面標明《創新優化學習》發貨量為3469冊,銷售額達到495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