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長王明(化名)向昌平區教委舉報稱,其為孩子聯系學校讀高一時,被要求繳納3萬元“捐資助學”費,且繳費時需填寫“自愿”協議書。另有多名家長表示有類似遭遇。市教委工作人員稱,嚴禁捐資助學與學生入學和招生錄取掛鉤,“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十余家長稱被自愿繳費
昨日,來自山東的王明稱,他十幾年來一直在北京工作,但沒有“綠卡”,孩子也出生在北京,但戶籍在山東。今年孩子該讀高一了,8月初,他給孩子選擇了昌平三中,但聯系時被告知需向相關部門繳納3萬元“捐資助學”費,否則無法報到。“我們只能交錢”。
王明出示的繳費收據共兩張,每張收據款額為一萬五千元,收費項目是“捐資助學”。每張收據上都蓋有兩個章,分別是“北京市財政局非稅收入票據監制章”和“北京市昌平區教育委員會收支兩條線管理辦公室財務專用章”。
與王明類似,籍貫為陜西、目前家住朝陽的家長張敏(化名)近日為兒子聯系華中師大一附中讀高一時,也被要求繳納3萬元“捐資助學”費。
張敏說,她按學校提供的地址前去繳費時,一工作人員要求她填一張寫有“本人自愿捐資,為教育事業做貢獻”的協議書。“我是極不自愿,但是,不填孩子就沒法入學。”張敏回憶,她填完協議書又繳了錢,換來一張票據。票據為財政部監制的“北京市公益事業捐贈統一票據”。落款處有“北京市朝陽區教育委員會財務專用章”。
近日,十余名學生家長均表示,“被自愿”繳納了3萬元甚至更高的捐資助學費用,涉及海淀、朝陽、昌平等多所學校。
家長欲退費遭拒絕
前日,王明帶孩子到昌平三中入學時,手持繳費發票稱“教育部規定不準亂收費,這是違法的,能否退錢。”但被告知“不能退”。隨后,王明向昌平區教委舉報。
昨日,王明在電話中稱,昌平區教委前晚通過電話回復他稱“錢已入國庫,退不了”。不過對該說法,記者未能獲得昌平教委的證實。
據了解,今年4月,教育部等七部門發布《關于2011年治理教育亂收費規范教育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規定,嚴禁捐資助學與錄取學生掛鉤,嚴禁向學生收取與入學掛鉤的任何費用。
就家長反映的“被自愿”繳納費用一事,記者致電海淀、朝陽區教委。對方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正在了解相關情況,會在合適時候回應。
北京市教委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稱,嚴禁捐資助學與學生入學和招生錄取掛鉤,“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追訪
繳費點保安稱數千家長交錢
近日,按張敏提供的繳費地點,記者來到朝陽區安貞橋西安華里二區,以家長身份咨詢。負責繳費流程介紹的值守保安介紹,為孩子找好學校并與學校敲定繳費金額的家長可來此填寫表格并繳費,憑借繳費收據去學校報到入學。
繳費點 保安坦言家長“沒一個自愿”
隨后,保安發給記者一張寫有“朝陽區教委接收捐款、捐贈資產登記表”的表格,并一再叮囑該表格不能帶走,只能在現場填寫并上繳。表格落款為“捐贈管理辦公室”,保安稱“捐贈管理辦公室”為區教委所屬部門。
保安提示,表格上需填寫姓名、捐贈款額以及捐贈人贈言。其中,“捐贈人贈言”一欄需填寫“本人自愿捐資,為教育事業做貢獻”!叭绻惶,無法辦理手續!北0步榻B,繳費高峰在6月初,“持續了半個月”,至少有4000多小學、中學家長來繳費,而“捐資助學”費用在3萬元-6萬元不等。
該保安坦言,來繳費的學生家長“沒有一個是自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