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也是初秋時節,記者擠在人群中,送首批大學生“村官”到魯南的村村寨寨任職。師長對學生的囑托、父母對孩子的叮嚀,當時那些情真意切的話語至今還回響在記者的耳畔。
如今“村官”的工作、生活情況如何?他們的“根”在農村廣闊天地的厚土中扎深了嗎?帶著關注與牽掛,記者走進蒙山深處、泗水之濱,尋找他們成長的足跡。
“不把自己當外人,要把勁頭使在村里”
8月31日,天剛蒙蒙亮,記者來到寧陽縣泗店鎮大孟村,急于想見到被稱為“拼命丫頭”的村官趙菊。

“找俺村的書記啊,她正帶人整修路面哩!我帶你們去找”,在村委會門口,白發蒼蒼的大娘張慶蘭一邊走一邊嘮叨,“以前,俺村的路是晴天土飛揚,雨天滿是泥,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從村東到村西得半個小時。這丫頭來當‘村官’,張羅著修起路,她風里來雨里去,一身泥巴一身汗的。你看看咱走的這道,多平整!”
邊走邊聊,在街頭遇到村民陳強,談起趙菊來,他的話足有一籮筐:“這丫頭剛來時,俺覺得大學生‘村官’也就是擺設,能做啥?還能在這里呆幾天呀?也就是‘鍍金’一陣子就走了。沒想到,趙菊一來倒沒把自己當外人,走村串戶,把各家各戶家里家外的事摸了個底朝天。緊接著,就對村里的電路進行改造,她騎著電動車,跑了鎮里跑縣里,渴了喝口白開水,餓了咸菜就饅頭。安裝新線路,需要在沿線村民的房墻上打洞,有的村民不愿意,她就沒黑沒白地做工作,終于趕在去年元旦前完工,把村里50多盞路燈也更換了,讓村民過上了喜洋洋的‘亮堂年’!”
村頭上,趙菊正揮锨除土,只見她臉上滿是汗水,褲腿上粘著泥巴,完全是一副農村丫頭的模樣。她用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說:“路馬上修好了,村里的基礎設施弄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發展經濟,改良農作物種植結構,盡快讓村里人的腰包給鼓起來!”
記者感言:像趙菊一樣,大學生“村官”不要把自己當村外人,勁頭使在村里,汗灑在田野,為農村發展、農民致富奉獻著自己的知識和智慧,才能贏得信任與支持。
“不要當水中漂浮的草,要把‘心’扎在厚土中”
初秋燦爛的陽光,映照著一排排蔬菜大棚。見到陸倩倩,她正蹲在棚里和村民有說有笑地勞作著。看的出這位擔任蒼山縣車輞鎮后邢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的村官,已褪去了初出校園的稚氣,舉手投足之間透露出比同齡人多一些的成熟和淡定。
“2008年,陸倩倩這個在城里長大的丫頭,大學畢業后到俺村當上黨支部書記助理”,后邢村黨支部書記王德新對記者說,“初來時,村里人都充滿了好奇和懷疑。在不少村民看來,‘書生’在這里能干點什么呀?沒想到這個好強的姑娘,‘心’非要扎在這里,決心要干出一番模樣來。俺村有種植甜瓜的傳統,由于品種單一、管理技術落后,收入一直不高。陸倩倩有知識,頭腦活泛,帶領村民學習起甜瓜的種植新技術,并建起科普網站。2009年,她引進甜瓜新品種井田208,又甜又脆,皮也薄,一上市價格就比其他的高出不少,當年戶均增收近3萬元。現在,村里的甜瓜種植面積已達600多畝,產品供不應求。”
走出菜棚,陸倩倩拍掉身上的草屑,理了理凌亂的頭發對記者說:“大學生‘村官’既不屬于鄉鎮公務員,又不是村民,有的像漂浮在水中的草,一旦當地招錄公務員和事業職工就想去報名參加考試。俺覺得,這里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要把‘心’深深扎在這里,才越干越有勁頭,生活、工作得也有滋有味。現在,俺村實現了甜瓜的規模種植,成立起甜瓜產銷服務協會,帶動起村民走上了‘協會+基地+農戶’的路子,甜瓜產業鏈越拉越長。”
記者感言:像陸倩倩一樣,大學生“村官”不要當水中漂浮的草,要把‘心’深深扎在厚土中,才能根深葉茂,成長為參天大樹。
“不要做表面文章,要把情融入鄉親中”
撲進沂蒙山南部的丘陵,順著彎彎的山道,來到名為“盧山口”的小山村。記者看到,村里的街道寬敞整潔,綠樹掩映下的房屋錯落,水泥路連接著家家戶戶。在村中的文化廣場上,村民們有的在健身,有的在跳舞,有的在下棋,還有一群群孩子在玩耍、嬉戲……
“這村的書記是大學生‘村官’張明武,去年底,他自動放棄了進城到機關工作的機會,來到了這里”,同行的棗莊市山亭區委組織部的一位同志說,“剛來時,張明武在南趙莊村任黨總支副書記。一到任,他就撲下身子,發揮專業特長,帶領村民實施了‘池田養藕、石材開采、水果流通、獺兔養殖’四大工程。在‘空心村’治理工程中,他連續40多個夜晚睡在工地上,一個晚上睡不到6個小時,一天下來手上磨出血泡,他沒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他用實際行動,改變了人們對大學生‘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的看法。3年間,和農村、農民培養了深厚的情感,現在他和兒子的戶口仍然留在南趙莊村。”
“對農村、農民的熱愛,使張明武把情融在這里,從來不做表面文章”,盧山口村的老黨員孫晉宏說,“去年,他向區里提出了申請——放棄區直機關優越的工作,繼續干村官,全票當選為俺村的支部書記。上任后,他深入到每家每戶進行調研,廣泛聽取黨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在專家、教授的指導下,以資源枯竭型村莊研究為切入點,制訂出‘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發展思路。通過與外地客商接洽,杰力機械、鑫天食品、億力助劑3家企業已落到村里;同時,8棟農民公寓也已破土動工。”
見到張明武,只見他個子不高,但顯得很健壯結實。他深情地說:“鄉村最好,老百姓最可親,這里是我創業的大舞臺!”
記者感言:像張明武一樣,大學生村官要撲下身子,不做表面文章,把情融進鄉村,汲取的是養分,收獲的是快樂。(邢兆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