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回望歷史,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國外,性教育始終是一個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一種常見的擔心是:性教育會提早喚起青少年的性意識,這樣反而會促進他們的性活動。因而,學校要開展性教育,一些家長就會覺得,這個事情不一定好——過早讓孩子知道了“那些事”,是不是會促進他們的性覺醒和性成熟呢?
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這個說法是不妥的。因為性覺醒、性意識或性沖動,都是生理現象,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并不能改變這個自然的過程。尤其是在信息化時代,如果沒有正面的性教育,青少年照樣能夠輕易地從很多途徑看到與性有關的內容。因為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而且他們越不知道,就越好奇。可見,在“閉上眼睛不承認”的思維下主張不進行性教育,并非上策。
如果整個社會能夠達成這樣的共識:應該正面地進行性教育。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來了:應該在什么時候、如何開展性教育?其實,這才是一個更大的爭論。
最近,國內有一些小學開展了性教育的項目,有報道稱,小學性教育的教材 “尺度很大”,甚至還有人開始在幼兒園里進行性教育。這樣的做法,我覺得不妥。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用過家家一樣的游戲方式,通過角色扮演,講講男女有什么區別是可以的,但用不著去講太細的生理知識。在這個早期階段,孩子還沒有對性的問題產生想法,我們為什么要做得太早、太多?即使國外有類似的做法,我們也不應該照搬。
性教育需要分階段規劃
女孩到了十二三歲、男孩到十三四歲,就開始進入性成熟期,就有了性意識。因而,這個年齡段是進行性教育啟蒙的最佳時期。從這一點來看,大概在小學高年級的時候,孩子們朦朦朧朧地開始關注一些相關的問題,所以最好開始給他們講一些簡單的、初步的道理。比如“男女是怎么回事”等生理衛生知識。重點要談性成熟前后人體生理的一些變化,這些變化會帶來什么:比如月經的出現、男性分泌物的增多。此外,面對自己身體的變化,應該怎么處理:比如會不會有經前期緊張,應該注意什么;男孩外生殖器開始發育,分泌物增加,這種事情甚至跟父母也不好談,學校性教育就應該講清楚。所以,從小學高年級開始的性教育應該以生理衛生為主,不涉及其他。
在進入初中之后,除了必要的生理衛生知識外,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要開始講述性心理和性道德的核心觀念。這些問題既包括“愛情是怎么回事”,也要把責任、法律問題講清楚。比如,要讓青少年知道,男女發生性關系就有可能有孩子,對此兩方都要負責任。這樣,就把性教育作為基本素質教育中的一部分來完成,這應該是在初中階段進行性教育的核心。
其他的問題則可以暫緩,比如戴避孕套的技巧、避孕的方法等,我個人認為這些問題不一定要作為這個階段必須的內容。
在進入高中以后,在性教育的方式上可以從“灌輸知識”,轉變到“以問題為導向的性教育”。在這個階段,應該結合社會上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學生自身遇到的問題,用討論、專題的方式展開。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了解他們碰到的問題,這些問題常見的包括,感情問題、戀愛和學業的關系,避孕、懷孕、疾病的防治。此外,他們在接觸媒體、網絡、文藝作品時會碰到一些問題,其中包括色情文化的影響。如果不能把色情文化中所表現的虛假、夸大的信息進行澄清,就會對年輕人造成負擔。這些問題都要在高中階段或大學初期解決好。和早期的性教育不同,這一階段必須從他們面對的問題和困惑入手,性教育的內容沒有固定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