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9日電(記者 鄒瑞玥)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9日在上海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發布會時稱,數學競賽本身不是壞事,應鼓勵學有余力、也有興趣的學生學習。但競賽不應與高考等諸多功利性因素掛鉤。
李大潛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組委會主任,他認為,高質量的數學競賽對培養學生的思維很有好處。但他強調,像中小學生學習奧數,必須在有余力、有興趣、且自愿的情況下,不應該逼迫學生囫圇吞棗,更不應該讓數學競賽與高考掛鉤,讓它變了味。
全國大學生建模競賽9日起正式開賽。該項賽事由復旦大學發起,每年一屆,迄今已舉辦20年。賽事要求學生建立抽象的數學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三人一隊,解題時間歷時三天。今年,有來自內地、港澳地區及新加坡、美國、伊朗的1251所院校19490支隊伍參賽,涵蓋58000多名學生。
據了解,該競賽不限專業,每年都有人文和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參加。李大潛說,數學模型是啟迪學生、大眾數學新知的有效途徑。過去數學教學是有缺陷的,看似天衣無縫的數學體系,雖然“看上去很美”,但忽略了來龍,也忽略了去脈,這是個封閉的體系。不能讓學生知道數學從哪兒來,到那兒去,也就不可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里加入數學建模的內容,數學教學就不是封閉式的,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就有發現和創造的過程,對數學的理解、品味和熱愛就由此而生。
“一些參加過建模競賽的學生稱自己是‘一次參賽,終生受益’,不是‘一次得獎,終身受益’。”李大潛一再強調,不應該讓功利性的因素滲入數學競賽。
“學習競賽,未必要‘從娃娃抓起’,公式多記少記,不是很大問題。道德品質、教養和習慣,才是真正要從娃娃抓起的,需要從小開始的潛移默化。”李大潛如此告誡現今的家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