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昨天(13日)中午,方舟子的微博里說:“中國農業大學李季倫院士等6人實名舉報原北京農業大學校長石元春學術腐敗,竊取他人科研成果,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學院三院院士。”李季倫教授今年已經86歲了,為什么李院士在這個時候要實名舉報三院院士石元春,而這個頭上充滿光環的石元春又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據此,記者采訪了舉報者之一,也是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李季倫。
86歲的李季倫院士說話語速很慢,但思路很清晰。而被舉報人石元春,今年也已經80歲,作為中國農業大學前校長,三院院士,要想在網絡上了解他并不難。石元春: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我國著名土壤學家。1987—1995年8年里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
李季倫:石元春霸占他人成果成為三院院士
為何86歲的資深院士要實名舉報80歲的三院院士?李季倫告訴記者,對于石元春的舉報,不是從現在開始的,1995年還沒有網絡的時候,從中科院上海、南京等研究所的舉報信就已經到了中科院的院士生物醫學部,舉報石元春的也不只實名的6人,從95年開始就陸續有人加入到舉報的行列。那么李季倫眼里的石元春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記者:為什么您在自己86歲的時候還要實名舉報石元春?
李季倫:我原來是不想,他現在還在電視臺上忽悠人。
記者:能不能簡單說一下石元春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李季倫:他利用職權,霸占人家成果出名,三院院士就是這么得來的,都是這樣得來的。他很聰明的,他很有才,但是心很毒,他做的那個東西都是他不出頭,利用別人整理。
記者:李院士整個舉報信最早起草的那一份是哪一年?
李季倫:我們那個沒有實名舉報,那個時候網還沒有。中科院進去以后,南京的,上海的專家,他們入院士以后來告院里面去了。
記者:那個是什么時候。
李季倫:1995吧。
記者:就是您本人和石元春共事過嗎?
李季倫:共事過,很早就共事過,這個人很有才,上了清華,考上清華以后清華合并成為農業大學,那個時候他就過來,那個時候我也在農業大學。
記者:這是那一年的事情,
李季倫:那是1949年了,1950年來農大,他是1949年合并的。
李季倫:石元春是權威院士 沒人敢動他
由此可見,李季倫院士和石元春院士共事的時間已經長達61年。但這份因為學術腐敗引起的糾紛并沒有因為時間而轉淡,愈演愈烈的原因又是什么?
這份長達近9000字的實名舉報信,李季倫院士說第一段是由他本人完成的,對于其他內容,他都可以負責。
現在被登在新語絲網和科學網上。其中列舉的石元春五宗罪,包括:“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水鹽運動理論”是前人的成果并非石元春的發明創造;旱澇鹽堿綜合治理實踐主要是田園教授的成果并非石元春所為;石元春“打破咸水禁區”的成果也是剽竊來的;PWS區域水鹽運動測報體系主要是雷浣群教授的成果而并非石元春所做;石元春對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和農業開發沒有做任何具體實際研究工作。
采訪中給,李季倫提到,在1995年他們院士接到這樣一份舉報信的時候,是由他來負責整理資料,而由另一個院士張樹正負責調查的。但是從1995年就開始著手調查的事情,到現在仍然沒有結果。
李季倫:你看這里面頭一段是我寫的,我親自寫的,我眼睛不行了,整理了以后我看了,我負責。
記者:現在大家在關注這件事情的時候,您希望這個事情的走向是什么樣的呢?
李季倫:我沒抱任何希望,我就是抱什么呢?我作為一個科學家,我也是院士,不能說把院士說得一塌糊涂。都是那樣的人嗎?不是啊,有一些人可能有這個問題,他就是其中之一,我想肅清這個科學腐敗的問題。另外提醒大家不要受他忽悠,給國家造成損失,我目的就是這個,我沒起來目的。
記者:他的這個學術腐敗有一個調查結果,或者有一個懲罰。
李季倫:我沒有說,不了了之不就是這樣。
記者:為什么會這樣。
李季倫:那都是他的勢力,他是權威院士誰敢動他。 (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