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大原校長石元春被指學術腐敗 舉報人稱:
“他是權威院士,沒人敢動他”
日前,“打假斗士”方舟子爆料稱,包括4名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在內的6人實名舉報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三院院士”石元春學術腐敗。消息一出,輿論嘩然。昨日,舉報人之一李季倫院士在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表示,早在1995年就開始舉報石元春,由于石元春是權威院士,“沒人敢動他”。
6名舉報者中包括院士
9月13日中午,方舟子在微博中透露,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季倫(中國科學院院士)、陶益壽、林培、祖康祺等6人實名舉報:中國農業大學(原北京農業大學)校長石元春在任期內利用職權竊取他人治理黃淮海鹽堿土的成果,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騙取國家和省部級多項獎勵以及陳嘉庚農業科學獎和何梁何利農業科學獎。
舉報信特別指出,石元春“離任校長后要做農業企業家,竊取他人科研成果,騙取深圳市委信任,投資數千萬元,分別在深圳和北京成立綠鵬公司,自任董事長。結局是肥了自己,虧了國家,最后不得不廉價拍賣。時至今日他又以生物質能源權威自居,到處忽悠領導和群眾,我們這些知情人和受害者實在難以容忍這樣一個巨貪在我國教育界和科技界興風作浪,有義務剝去他的偽裝,顯露其真實面目”。
舉報始于1995年
昨晚,舉報者之一的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李季倫就此事接受了《中國之聲》采訪。資料顯示,被舉報人石元春,以及舉報人李季倫、陶益壽、林培等都年過八旬。談及為何在86歲高齡才實名舉報,李季倫解釋說:“我原來是不想舉報,但他現在還在電視上忽悠人。”他介紹說,舉報石元春,不是從現在開始的。早在1995年還沒有網絡的時候,中科院上海、南京等研究所的舉報信,就已經寄到中科院的院士生物醫學部。舉報石元春的也不只實名的6人,1995年至今,陸續有人加入舉報的行列。
李季倫提到,在1995年他們院士接到舉報信時,當時由他負責整理資料,另一個院士張樹正負責調查。但是從1995年就開始著手調查的事情,到現在仍然沒有結果。李季倫認為, “哪兒都是他的勢力,他是權威院士,誰敢動他。”
李季倫從1949年就與石元春共事,算來已經超過60年。他也認為石元春很聰明、很有才。“他利用職權,霸占人家成果出名,三院院士就是這么得來的,他做的那個東西都是他不出頭,利用別人整理。”李季倫稱,此次長達近9000字的實名舉報信第一段由他本人完成,但對于其他內容,他也都可以負責。對這件事情的處理結果,李季倫坦言“沒抱任何希望”,“作為一個科學家,我也是院士,不能把院士說得一塌糊涂。都是那樣的人嗎?不是啊……我想肅清這個科學腐敗的問題。另外提醒大家不要受他忽悠,給國家造成損失。”
當事人未作任何回應
昨日下午,記者致電中國農業大學宣傳部對此事進行采訪。在按對方要求提供了記者證照片和采訪提綱后,記者于昨天17時收到農大的郵件,稱歡迎記者就其他問題進行采訪,但沒有對“農大教授舉報原校長”一事作出回應。
昨天,這一事件已經成為網絡熱門話題。但當事人石元春尚未對此舉報作出回應。 晨報記者 張璐整理報道
石元春被指五宗罪
目前還登在新語絲網上的舉報信,列舉了石元春五宗罪,包括:
1“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水鹽運動理論”是前人的成果并非石元春的發明創造;
2旱澇鹽堿綜合治理實踐主要是田園教授的成果并非石元春所為;
3石元春“打破咸水禁區”的成果也是剽竊來的;
4PWS區域水鹽運動測報體系主要是雷浣群教授的成果而并非石元春所做;
5石元春對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和農業開發沒有做任何具體實際研究工作。
-新聞人物
石元春,1931年出生,湖北武漢人。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我國著名土壤學家。1987年至1995年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現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