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提示
逃課、代課、幫答“到”,這些在大學校園里司空見慣的秘密行為,如今被堂而皇之搬到了網上。僅僅三周的時間,這個由學生自創的“逃課網”吸納了上千粉絲。當“逃課”成了“必修課”,學校和老師該如何令逃課者“浪子回頭”呢?
事件
逃課起共鳴,“逃課網”3周粉絲上千
“逃課網”的自宣臺詞很醒目:“93%的同學逃過課,加入逃課網,感受鮮活有趣的大學生活!”“逃課網”還推出了“換課行動”,就是用一節自己不感興趣的課跟別人換一節感興趣的課。
這些活動吸引了學生們的目光,要求換課的帖子不斷更新。“有誰想上中國傳統音樂課啊,求換課啊!”“周日誰不回家,求求大家幫我上一節課吧,真的很急!”
不到3個星期,慕名而來的“粉絲”激增到1000多人,絕大多數是在校大學生。因網站訪問人數激增,服務器崩潰,網站的創始人安徽師范大學大二的學生小周這兩天忙于更換新服務器。
昨日,升級后的網站正式上線。記者看到,網站一如既往保留了與“逃課”有關的各種話題:如“我逃課了”——有誰真的想逃課,一齊來說說你逃課的真實原因。“換課行動”——參加換課行動,感受一次其他院系上課感覺等。
熱議
學生力挺逃課,老師呼吁尊重課堂
這個特殊的網站引起大家熱議。
“逃課,也不一定是差生。有些老師上課是照本宣科,還不如回家自己看教材。”鄭州的小劉在武漢理工大學念書,成績優異的他也有過逃課的經歷。
小劉說:“網站里代課、換課的帖子多一些,基本是同一個學校的學生相互代替,挺好玩的,如果真遇到自己喜歡的課程,換一換也無妨。”
不過,也有不少網站擔憂:這么高調發信息會不會被學校發現?會不會助長同學們逃課的氣焰?
“既然來到學校接受教育,就應該把學習放在第一位,花著父母的錢找人代課,這不僅僅是一種弄虛作假行為,更是對社會和家長的不負責任。”鄭州三中一名老師說,學生進了課堂就要有種神圣感,“要尊重知識、尊重老師,也要尊重課堂。”
昨日,記者聯系上網站的創辦者小周,他說:“其實,我們做這個網站是想讓大家更理性看待逃課。我看到身邊有不少學生逃課,很多人稱因為課程沒意思,自己不感興趣。所以我們突發奇想,做一個‘換課’的活動,與其上一節你不感興趣的課,還不如跟別人換一節自己感興趣的課,我覺得這應該叫做理性逃課。”
“現在我們主推的活動是‘我逃課了’,主要是想通過學生、網友的反映,統計一下大家真正逃課的原因,逃課都干什么去了,給學校、老師和教育一些思考。”
調查
大三學生逃課者最多,達32.33%
新媒體時代,課堂已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老師上課的很多內容是否能滿足學生的“口味”,上課是否是“浪費”時間?如何看待逃課網及大學逃課現象?昨日,本報與大豫網聯合展開調查,截至16時30分,參與投票的人中,有76位投票者表示大學基本沒有逃過課,576人表示逃過課但不經常逃課,353人表示逃過很多次,再次印證了“大學生不逃課,大學是不完整的”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說法。
調查顯示,在所有逃課者中,大三學生逃課的比例位居榜首,達到32.33%,36.67%的參與者認為偶爾逃課是“無所謂”的,52.60%的人逃課后心中并沒有“爽”或者“內疚”的感覺。曾經有過逃課經歷的學生68.51%的只管逃課,老師點不點名并不在乎。
雖然有42.31%的人認為逃課對自己的成績或多或少有些影響,但逃課仍成為一些學生的“必修課”。而大家逃課的最主要理由是因為“老師講課水平低,授課方式呆板,照本宣科、知識老化”。逃課后,學生們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上網,而睡覺、談戀愛也是逃課族們榜單上排名靠前的消磨方式。
思考
老師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回課堂
如何才能吸引學生“回到課堂”?“將老師考核機制和學生出勤率掛鉤”、“增加打卡的指紋考勤機”、“起早加分”……網友們紛紛支招。調查結果顯示,有42.76%的網友認為應該讓老師改善課堂的教學方式,19.24%的網友建議將出勤率作為綜合測評的指標與獎學金掛鉤。
鄭州大學一名老師說,當今社會一些浮躁現象影響了學生,導致很多人不能靜心讀書、厭學等,為什么有些學生不愿意去上課?排除那些尋求刺激的學生,剩下更多的是對老師教學工作的一種反思,思索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很重要。“要杜絕大學校園的逃課現象,單純地‘堵’解決不了問題,應對之策是疏導。”
他表示,學校應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并鼓勵老師革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最大程度凝聚課堂人氣。“當然,作為學生,更應明確學習目標,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學時光,不要在逃課風潮中迷失了努力的方向。”(大河報 記者王燦通訊員郭亦非文 記者白周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