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開學季,又見留學潮。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以留學身份出國、正在境外留學者的人數已達127.32萬人。
為何這么多人放棄國內教育選擇出國留學,我們的教育虧欠了學生什么?眾多的留學生實現了他們求學就業的夢想了嗎?面對高燒不退的留學潮,家長和學生們當如何面對,如何選擇?本報記者就這些話題尋訪北京、上海、長沙等各大城市十余個與留學相關的機構、海內外幾十位親身經歷留學的個人,寫下了系列報道“關注留學熱”,客觀描述留學生現狀,希望能夠幫助有出國留學想法的家長、學生避免誤區,找尋一個合適和美好的未來。
現場直擊:美國西部時間8月22日,University of Utah (猶他大學)開學,這對于土生土長在長沙的王宇來說是個好消息。北京時間8月18日上午9:00,王宇和父母駕車載著笨重的行李來到黃花機場,在父母泣不成聲的囑咐聲中,王宇搭上前往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航班,他將在這里轉機飛往美國。
數據解讀:王宇不是“獨行者”,在世界各國,他還擁有大批的“同盟軍”:據教育部統計,我國出國留學人數每年正以超過20%的速率增長,在北京、上海等地,增幅更達30%。在境外留學人數已達127.32萬,相當于一座二線城市的人口規模。2010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達28.47萬,意味著平均每天即有約800名學生像王宇一樣,踏上境外留學的旅程。
出國留學,成了“一種潮流”
湖南科技大學哲學教授張晚林把出國留學升溫的根源定義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他表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有能力將孩子送出國外去學習和鍛煉,這是大部分家長的價值取向。
上世紀70年代留美回國的孫國華說:“以前我們出國留學一心想著報效祖國,但現在家長和學生,絕大部分是基于對生活和個體選擇的重視。”
湖南某高校2010屆本科畢業生謝鵬考研時以3分之差與湖南大學失之交臂,成績公布后,他將目光投向留學費用高昂的英國。“我爸不想我現在出去工作,我很多同學也都有出國留學的打算,這好像是一種潮流。”
謝鵬并不是個案。這些年,國內高校生源爭奪戰愈演愈烈,香港高校成為有力的競爭者,國外高校也使出“渾身解數”參與其中,降低語言要求、拋出獎學金……目前,我國留學生數量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等多數發達國家的國際學生中都位居第一。在這一批龐大的出國留學人員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占多數,但出國留學的人群已延伸到中學甚至小學領域。
何姍,初三在讀,父母從事服裝行業。她連續兩天在網上發帖,希望有“高人”支招說服父母讓她去美國接受中學教育。“學習成績一般、英語普通、家庭經濟條件不穩定(剛買房)、性格倔強”是她對自己現狀的描述,可她對這些“硬傷”全然不顧,能出國留學是她目前最大的心愿。
何姍的父母對自己能否支付孩子高昂的學費持謹慎的態度,但許多家長并沒有此意識。現在加拿大讀預科的沈華介紹:“我身邊有中國同學,家長賣房供他來這邊從小接受外國教育,我覺得這很瘋狂,但越來越普遍。”
我國留學生成境外教育市場“大蛋糕”
據美國國際教育者協會估算,2010年國際留學生為美國帶來213億美元收益,其中中國留學生貢獻最大,該協會稱國際學生成為拯救美國部分地區衰退經濟的重要力量。
那么中國留學生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到底有多大?
我國在美留學學生居世界之首,2010年,有13萬中國學生正在美國高校就學,按照平均每人每年20萬元人民幣計算,中國學生去年至少為美國創造了260億元人民幣的教育消費,這一數據較2009年有大幅增長。
無獨有偶,早在2008年,國際學生就為加拿大貢獻了65億加元,成為加拿大最大宗的涉外經濟收入,其中,華裔學生貢獻率占三成。目前,加拿大安大略省希望把留學教育打造成該省第三大經濟產業。
華裔留學生還帶動了餐飲、科技文化、交通運輸等周邊產業的發展。國外移民局有個通行的說法:“中國的留學生很有錢,留學生走到哪兒,中餐館就開到哪兒。”留學生帶動的投資經濟已成為中國投資海外的獨特風景。
截至去年底,我國以留學身份出國、正在境外留學人數已達127.32萬人,根據記者調查,按照平均每人每年花費15萬元人民幣計算(在我國留學主要目的地的歐美發達國家,留學費用為每年20萬元人民幣以上),他們每年留學費用約為2000億元人民幣。而2010年,據報道我國教育總支出為12550.02億元,如果其他因素不變,我國留學生6年費用就相當于我國一年教育的總支出。(本報記者 唐湘岳 本報通訊員 張 留 劉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