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英語越來越受到重視,漢語卻顯得有些式微。在加速走向“世界”的今天,中國人竟需要用考級的方式來提高母語能力
2011年7月26日,首個針對漢語為母語的人群進行考查的“漢語能力測試”對外發布,10月,該測試將率先在上海、江蘇、云南、內蒙古試點實施。
“目前我國已有一些漢語能力測試,如普通話等級測試、針對留學生的漢語水平考試,以及針對少數民族的漢語測試,但是缺少針對漢語為母語人群的聽說讀寫全面水平測試,漢語能力測試就是為填補這一空白而開發的!苯逃靠荚囍行闹魅未骷腋烧f。
“目前我們都已經普遍感到母語水平在下降,但是差到何種程度、差在哪里、怎么入手解決,大家卻根本毫無概念。而漢語能力測試有一個科學的評價標準,會提供一份專家式的成績報告,幫助你了解漢語水平在特定人群、地域中的位置。”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對此項測試還有另一個寄托,“相信這樣的測試一定會喚起大家對母語文化的重視!
謝小慶是此次漢語能力測試學術委員會的委員,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時對測試進行討論時,其中一個爭論焦點是:強調中華文化的傳承,通過考試檢驗有無正確的認同感和價值觀。對于這個問題,謝小慶認為他更強調考試的工具性,即完成交際任務;而至于價值觀問題,“我認為價值觀是考不出來的!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巢宗祺也是此次漢語能力測試課題組組長。他認為從事這項研究很有價值,但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預設目標,他“心里絲毫沒有底”。巢宗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關注的是實際用人單位的需要,至于測試對漢語教學和文化傳承能有多大的作用,他無法預測。
一級可到超市買東西,六級略懂文言文
兩年前,巢宗祺突然接到教育部的電話,要他擔任正在研發的漢語能力測試課題組組長。
國家語委在2008年就已經提出,必須盡快建立綜合、全面的漢語能力測試體系。同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受國家語言工作委員會委托,由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牽頭,成立漢語能力測試的領導機構,邀請15名來自語言學、語文教學、心理測量學、教育統計學、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為項目實施提供業務咨詢和指導。
巢宗祺接手這個工作時,漢語能力測試的研究已經進行了一年多,各種矛盾和爭議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教育部考試中心提出將漢語水平分為六個等級,如何站得。科鹗嫉燃壏旁谀睦?劃分等級的依據是什么?用什么去測試?有人建議從高中以后一直考到博士,有人則建議把設計的起點人群放低。而這個測試跟國家級職業漢語能力測試、普通話等級測試有交叉,他們之間關系如何確定?
“問題復雜極了!背沧陟髡f。
外語的等級考試和面向外國學生的漢語等級考試,都已有先例,而面對本國公民或者說母語使用者,從來沒有過相應的參考材料。
北京、天津、上海三地有關的專業工作者組成了課題組,先研制漢語能力標準和測試大綱,設計編制樣卷,研究評價系統。由巢宗祺先拿出了一個框架,把六個等級劃分了出來:一級為入門級,二級為基礎級,三級為普及級,四級為通用級,五級為提高級,六級為專業級(詳見本文所配資訊)。
“一級比較生活化,保姆去超市買東西,她需要看懂商品說明,乘公交需要看懂路牌,上醫院買藥需看懂藥名!背沧陟髡f,“六級的水平,不僅要自己讀懂和寫作,還能修改別人的文章,還要多少能懂文言文。但是文言文程度比較淺,還是注重應用。前五級都不考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