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大部分家長們就在擇校這條路上一路狂奔。“拼爹,拼錢,拼命”,都是為了“拼重點”,而這幾年擇校費也是行情猛漲。
新學期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擇校大戰也暫時偃旗息鼓。然而,擇校之重,并沒有讓家長放下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孟母三遷”、“陪讀占坑”……在接受筆者采訪時,有家長用“絞盡腦汁”“苦不堪言”來形容自己的生活。
“孩子上了學,對你的金錢、地位、智商、體能都提出挑戰,缺一不可,必須是全能選手。有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快崩潰了,對不起,更殘酷的事實來了,你還要堅持下去。”一位家長如是說。
上學先買房是“硬道理”
房子,房子!
孩子上學,和戶口捆綁的房子已經失去投資或者居住的目的,成為重要的擇校籌碼。
新學期開始了,陳宇如愿進入北京海淀區中關村一小。
一切似乎落下了帷幕,但為孩子上學付出的艱辛仍然深深印在陳宇父母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陳東陽夫婦兩人在朝陽區一家外企上班,今年兒子陳宇6周歲了。為了讓孩子進入這所小學,夫妻兩人幾年前就開始做準備了。
趁著房價還沒完全漲到離譜的程度,于是兩人趕緊在屬于中關村一小招生范圍內的小區買了一套小房子。
“借錢,東挪西湊,到處求人,絞盡腦汁”,“看到房價下跌,想著自己身上的債務就會心驚肉跳”,“多虧提前行動了,要不現在這事根本不可能了”,說起買房,陳東陽絲毫不后悔當初的決定。
像陳東陽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父母們為了孩子不惜高價買房,重點中小學“片兒”內的房價像火箭一樣飛速上漲,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破舊的藍紅磚房,剝落的水泥。
這就是陳宇所讀的中關村一小附近筆者所看到的實景。
一位學生家長告訴筆者,藍磚房是70年代,紅磚房是80年代,但是價位差不多。筆者在小學附近的一家房產中介了解到,這里學區房每平方米大概在4萬到5萬之間。而非學區房房況明顯好很多,每平米價錢卻便宜1萬。
“如果您單純為了孩子上學,并不打算以后常住,建議您選擇小戶型的,以后不用了可以再賣出去”,附近中介機構的劉經理給筆者推薦了一套一居室,48平方米,240萬。
這么小而且破舊的房子不適宜居住。因此,擇校不僅推高了房價,還帶火了周邊的租房市場。租房廣告在小區的墻上摞得很厚。
在一些家長看來,孩子上學先買房是硬道理。
“沒有戶口,其他的一切方法都不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