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輟學為由婉拒資助
在學校,閆明強不愛說話,但人緣很好。由于體育方面是強項,他擔任班里的體育委員。很多同學想幫助他,但都被他婉拒了。
曾經有段時間,班里一位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干部,動員自己的父母,經常資助閆明強,每周給閆明強50元錢生活費。要強的閆明強對這種資助雖然感動,卻總覺得受之有愧,害怕負了太多的人情債,無法償還。最后,他堅決不再接受這種幫助,甚至在一次假期后產生了輟學念頭,遲遲未到校報到。在他的堅持下,那位好心的同學放棄了資助。
“其實在上初中和高中期間,輟學的念頭就一直伴隨著我。”閆明強說,“家里沒錢,就是將來考上了大學,恐怕也上不起,還不如早點回家幫助父母。”
然而,打工期間看到的一幕,讓他堅定了上學的信念。他回憶道,一天晚上回到工棚,發現身邊的工友都是三四十歲的人,好幾個人床頭都放著書,晚上回去不論再晚都要看幾眼,還有兩個人在堅持自學考試。
一位工友告訴他:“沒有知識,永遠無法改變命運。光靠打工,永遠掙的是辛苦錢。”從此,他逐漸堅定了繼續完成學業的決心。“不管有多少困難,我都要堅強地走下去。”
閆明強說:“萬事靠自己,愛拼才會贏!這就是我的座右銘。”
跑步成為愛心體驗
一開始跑步到學校,確實是為了省錢。閆明強說,但兩年多堅持下來,越來越喜歡這種運動方式。每次回家和到校,都是一次心無旁騖的長跑訓練。沿鄉村路、縣鄉道路和省道,共計30公里的路程,他用3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跑完。
對于這樣的“馬拉松”,他積累了幾條經驗:慢跑,但不能停,更不能坐下休息,堅持一口氣跑完全程。另外,要少喝水,他甚至經常空腹,跑回家再吃飯。長時間的鍛煉,使他的體育成績很好。在全校的體育長跑項目比賽中,他穩拿第一。去年,他參加許昌市體育比賽,在長跑項目中以0.02秒的微弱劣勢,屈居第二名。老師說,在體育方面,他應該有很好的前景。
他的自強,影響著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好友不比排場,而是比學習、比節儉、比上進。
他樂于助人,當然,也有一些人想幫助他。“大概是去年冬天吧,下起了小雪,一會兒路就白了。”閆明強說,“一輛面包車從文殊鎮開始跟了我幾公里,司機非要拉我一程。我笑笑說:謝謝,不用了……”人間處處有真愛,讓閆明強欣慰不已。
祈盼父母盡快病愈
當天,記者用車送他回家。剛坐上車,他就說:“這是我第二次坐小車。”問他第一次在哪,他說在鄭州打工時,坐老板的車。接著,他說,坐車還真有點不舒服,還沒有在路上走著得勁!
來到鳩山鄉閆莊村,閆明強走進家門,父親不在家,母親蜷縮在床頭關切地問:“又走著回來了?”
老人說,明強跑步上學的事兒,自己一開始并不知道。后來知道了,心疼孩子受苦,母親勸他坐車。可是孩子堅持這樣,父母也沒有辦法,令他們欣慰的是,閆明強沒有累倒,反倒更強壯了。
接著,閆明強拉著母親的手臂和腿腳,開始按摩。“希望父母盡快好起來。”閆明強說,這是他最大的心愿。
在路上
在路上,他耐住寂寞,看遍人生風景:初升的太陽、家鄉的山嶺、最后一抹晚霞……
在路上,他感受艱辛,遇到陣雨,避入路旁的屋檐下;渴了,他會上門“化緣”。
在路上,他會隨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記者 杜文育 通訊員 邊繼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