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6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近期學校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流行事件的通報》,通報稱,校園食物安全事件的發生,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校正常教學秩序,也充分暴露出個別地方和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還存在不少漏洞和隱患。
據了解,今年秋季開學以來,河北、江西、湖南、貴州、山西等地相繼發生6起學校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流行事件。9月1日-6日,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育英小學25名學生陸續出現發熱、腹瀉等癥狀;9月5日,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章吉營中學因學校自備水源被污染使得135名學生發生腹瀉;9月6日,江西省高安市獨城鎮紅星幼兒園23名兒童發生疑似食物中毒;9月8日,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楓樹山小學70名學生發生疑似食物中毒;9月20日,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茅石鄉中學26名學生因食用在學校食堂購買的月餅出現頭暈、無力、心慌等癥狀;10月10日,山西省太原市新曉雙語小學197名學生發生疑似食源性疾病。
通報稱,這些事件的發生,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校正常教學秩序,也充分暴露出個別地方和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還存在不少漏洞和隱患。
為使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從上述事件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教育部特予通報并重申要求如下:
一、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高度重視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學校要嚴格食堂(包括校園食品店)的安全管理,經常性地開展自查,及時消除各種食品安全隱患,確保采購、加工、供應、貯存等關鍵環節安全可控。要嚴格學校生活飲用水的衛生管理,自備水源的供水必須經過衛生部門的水質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要嚴格執行學校食品安全問責制,對學校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流行事件的原因和責任要一查到底,對因疏于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造成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流行事件的學校和責任人要嚴肅查處。
三、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完善學校食物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和通報制度,根據食物中毒和傳染病發生規律和特點,及時提醒和督促學校落實各項工作措施。
四、要加強應急體系建設,不斷健全應急預案,遇到重大食物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加強組織領導,妥善應對和處置,最大限度地保證師生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