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讓老百姓走出家門,更是意在改變長期以來我國景點門票只漲不跌的趨勢。
——國家發改委官員
早報訊 由于被指多為冷門景區,全國首批80家景區門票降價的惠民措施日前引發了爭議。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環境處副處長吳波昨日表示,降價景點的含金量并不低,加上中秋節之前將公布的第二批降價景點和廣東云南兩省的降價景點,降價景區中4A級以上的將達140家左右,5A級以上有13家左右。
首批降價景點被指冷門
國家發改委9月21日發布了《各省區市降低80家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這讓不少計劃“十一”期間出游的人們頗為歡喜。可一些細心的人在仔細瀏覽降價景區的名單后卻發現,首批降價名單上面幾乎全是名不見經傳的冷門景區以及一些本來就該免費的科普場館。
首批公布的降價和免費景區涉及多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共計80家,平均降價幅度為37%,其中13個游覽參觀點實行免費。北京野生動物園、安徽徽州古城、海南天涯海角風景區都名列其中。如天涯海角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接到調價通知,門票由100元調到84元,降幅在25%左右。
但不少消費者并不買賬,他們認為降價的多是不太知名的、相對生僻的景點,熱門、知名景點不在降價之列。而且降價幅度并不統一,看起來平均降了37%,但是實際上有的降得很小。不過在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看來,雖然在消費者眼里,這次價格調整還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但此舉可能會對中高等級的景區價格形成向下的壓力。
景區攀比漲價成風
而就在80家景區高調集體下調價格的同時,一些景點的門票價格卻在近期默默地上漲了。
按照規定,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的調整頻次不低于3年,今年恰逢全國景區的第二個“解禁年”。從今年4月起,河北省趙云廟景區、趙州橋、隆興寺、江西省井岡山核心景區等旅游景區門票價格都宣布上漲20%以上。而峨眉山風景區價格也將調整,其中旺季185元/人次,淡季110元/人次,新的門票價格半年之后執行。記者調查發現,門票價格上漲的原因較為復雜,一些漲價或者計劃漲價的景區都表示,首先是成本壓力。
除此之外,景區之間攀比漲價也成為風氣。一些景區看到同級或者次一級景區上調門票價格,就出現了“比較漲價”心理,也隨之跟風申請漲價。在戴斌看來,目前中國景區門票確實存在價格過高的問題,而老百姓對利用公共資源去拉高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價格的現象是有意見的。
帶動更多景區降價
一件惠及消費者的好事卻招來了意想不到的非議,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環境處副處長吳波就此表示,降價的景點共分兩批,除了公布的80家景點外,在中秋節之前還會公布第二批。不僅如此,廣東省、云南省還在節假日實行了門票價格的“普降”,降價景點的含金量并不低。
吳波說,兩批降價景點中4A級以上的景區大概有50家左右,如果再考慮到廣東省和云南省推出的普遍降價景點,4A級以上的降價景區約140家,5A級以上的降價景區約13家。
吳波說,此次降價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讓老百姓走出家門,拉動旅游經濟,更是意在改變長期以來我國景點門票只漲不跌的趨勢,“能夠形成一種以小帶大,以點帶面的示范效應,帶動更多的景區來降低門票價格”。
吳波坦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規定,在每年“五一”、“十一”和春節期間,對購買全票的游客實行門票價格20%以上的優惠;云南省規定,今年中秋、國慶期間,按照15%-35%的幅度降低門票價格。
吳波強調,降低門票價格就是要用價格的杠桿改變當下中國旅游中存在的門票經濟的狹隘發展模式。很多地方把眼睛緊盯在門票價格上,卻忽略了吃住行游購娛等涉及方方面面的大旅游經濟。
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