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兩會上,治堵新政也成為代表委員討論的熱點話題。昨日,北京市商務委主任盧彥表示,限車政策將成為今年社會商品零售額增長的主要壓力,今年北京社會商品零售額增長率目標“史無前例”地定為了10%,會影響到600億銷售額。昨日,零點咨詢公司公布的《2011年北京市“治堵”綜合措施公眾態度研究報告》顯示:7成公眾認為“治堵”新政治標不治本,對效果并不看好。
昨日,列席北京市人代會的北京市商務委主任盧彥表示,北京去年年底的“限車政策”將成為今年社會商品零售額增長的主要壓力,會影響到600億銷售額。
盧彥介紹,2009年,北京實現了消費對GDP56.5%的拉動貢獻。超過投資成為第一位拉動力。不過,2011年,北京社會商品零售額增長率目標“史無前例”地定為了10%。
“這是一個很低的數字。”盧彥認為,但仍有很大壓力,今年實現目標的主要壓力在于去年年底,北京出臺了限車政策。限車之后,大約會影響到北京600億的銷售額。
他表示,這意味著除了小客車銷售之外,其他商業業態銷售額需要增長20%,才能完成市委市政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增長10%的目標。“應該說是有壓力的。”(溫薷)
調查分析
治堵新政 七成公眾認為不治本
昨日,零點咨詢公司公布《2011年北京治堵綜合措施公眾態度研究報告》,顯示七成公眾認為治堵新政治標不治本,對效果并不看好。同時,“治堵”措施中“限制公務用車”最得民心。
認為“政府規劃管理是本”
目前,北京治堵新政已步入實施階段,搖號限購,停車費上漲限停,高峰路段單雙號限行都已實施。零點調查顯示,七成多公眾認為“治堵”新政治標不治本,在公眾看來,小汽車數量增長過快是標,政府規劃管理才是本。“治堵”新政并未治理根本——政府規劃管理方面(例如道路的規劃設計、公共交通的發展等),而更多是對小汽車的數量限制方面。
半數公眾對新政無信心
對于治堵新政能否解決交通擁堵,多數公眾持著謹慎觀望態度,四成(40.7%)居民信心不大或沒有信心,真正有信心的只有不到一半(48.7%)。
調查分析,公眾整體信心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北京交通擁堵由來已久且成因復雜,難以根除,另一方面由于剛出臺新政在公眾看來有不少“治標不治本”之處,預期較低,尤其是對“限量”、“限停”兩項措施預期更低。
三成認為規劃有問題
對于造成交通擁堵,公眾將矛盾直指政府。接近六成居民認為最主要是政府部門的問題,其中有超過三成指向規劃部門,12.1%指向交管部門,14.3%指向其他政府部門。
調查稱,本次新政只是交管部門出臺的措施,其他相關部門并無配合同時出臺其他政策,反映出北京市各部門尚未形成統籌合作解決交通擁堵的機制和系統。
新政中“限公最受歡迎”
此外,公眾對治堵綜合措施的支持態度出現明顯分界線:對于“十二五期間不再增加公務車指標”這一項新政的支持率高達94.4%。而對其余“三限”:“限行”、“限量”和“限停”的支持率比例都普遍偏低。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眾對政府部門資源配置的不滿。(尹蔚)